找水工作成效显着,勘探报告顺利通过部里专家会审,打井施工队随即进驻,北沟水源地正式开工建设。
企业合并大势所趋,包宏业带着队伍再度回到锦东工地。
开发西张村的计划让公社领导喜出望外,他们还打算把公社办公机构迁至铁路大桥下。
县里领导也对锦东的发展寄予厚望,兰小柱为此多次前来。
西部三线指挥部为有效协调项目,决定成立二期工程指挥部。
为确保生产与基建两条线有序推进,确定由宋东方担任建设方面的总指挥,包宏业、唐立波、刘玉出任副总指挥。
刘玉曾是保东机械厂弹尾项目三线总指挥,文革期间和宋东方同为革命造反司令部的副司令。
当年他们搬迁到山沟建立了东华机械厂,没想到没经营几年就结业了。
这次部里文件明确指定刘玉担任锦东副厂长,负责基建工作。
按照领导的说法,这次合并就如同一个单位刚分开的兄弟重新团聚。
为保障团聚顺利,同时兼顾生产和基建,东华部分职工先期调入,家属区和单身楼一下子人满为患。
根据领导意图,计划科编制了三年发展规划。
劳资科依据部里审核通过的计划制定了招工章程,按照惯例,指标中需招录部分地方及征地农户子女。
就在职工家属满心期待大干快上之时,西张村突发变故。
几个家族大打出手。
西张村的张大财主当年结交了不少土匪朋友,在自家附近建造了许多宅子赠送给土匪头目,土匪的家眷、外室在此盘踞长达百年,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张、麻、胡三大家族。
解放前,大土匪带着直系亲属要么逃亡,要么死亡,村里留下的大多是没能力、没钱的贫苦人。
虽说他们穷困潦倒,但骨子里仍带着土匪的浑蛋性子。
就像靳武利提到的那几个拿着刀棍上山的土匪,皆是莽撞糊涂之人。
也不知是祖辈基因不佳,还是土匪醉酒后留下的精液有问题,这个村子没几个明白人。
胡家二傻觉得自己媳妇和麻家老三关系暧昧,没问清楚缘由就动手打了媳妇,下手还特别重。
胡家二傻的媳妇是张家的姑娘,跑回娘家告诉了五哥。
五哥是个明事理的人,追问她到底和麻三有没有事。
姑娘斩钉截铁地说没有。
五哥为求稳妥,又到麻三家找麻三对质,麻三也表示没有此事。
五哥便带着麻三去找二傻当面对质,二傻却胡言乱语,五哥一气之下扇了他几个耳光,把他脸都打紫了。
二傻不敢说是五哥打的。
村里背地里传言是张家姑娘搞破鞋才被打,麻三见自己相好被欺负,就去打了二傻。
传言越传越离谱,几家人都觉得是别人家的错。
一天在地里干活时,身为副队长的张家人辱骂了胡家的老人,胡家人也回骂过去,双方动起手来。
胡家人认为张家欺负人,又有三人加入战斗;张家人见胡家人打副队长,也来了四人助阵,其中还有张广安的弟弟。麻三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上去打了在一旁看热闹的二傻。
胡家人看到麻三动手,认定其中必有奸情,又和麻三打了起来,最后演变成一场混战。
唐立波带着公安赶到时,麻三已经没了气息。
消息传到工厂,职工家属忧心忡忡,一是担心家属区建在土匪窝是否安全;二是担忧这群人行为太不正常,进入工厂会不会把企业搞乱,影响三线事业。
县里成立严打小组前往西张村,抓了十个人,二傻被枪毙,其余九人被判了刑。
职工子女招工工作已经展开,地方招工却尚未启动。
县里相关单位多次前来协商,工厂总是以政审、指标等各种理由推迟。
县主要领导对此不满,让兰小柱出面协调。
兰小柱来到厂里说:“县里给了你们二千多亩地,不招我们的人不太合适吧?”
袁国岭回应道:“没说不招,手续正在办理,办好就招。”
兰小柱又说:“别拐弯抹角了,咱们关系都不错,你就直说担心什么?”
袁国岭坦言:“村里那场架打得大家人心惶惶,都说村里的人是土匪后代,大家担心这伙人进了厂,会扰乱企业,搞砸三线事业。”
兰小柱说:“来之前,我们讨论过,猜到了你们的担忧。我们的想法是政府把关,你们放心,有问题的人不会让他们进厂。”
这一办法得到革委会认可,经协商,原定在村里每户一名的招工指标转入县里,由县里审核决定。
县领导十分满意,几天后,县里秉持“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原则,对西张村每户人家的历史查了三代,结果没有一个合格的。
为了不浪费指标,便将指标分配到公社、县相关领导、老师等工作人员的子女手中。
半个月后,新入职人员来到三线。
单身宿舍人数大增,家属房和单身房变得异常紧张,大家都盼着西张新村能快点完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