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心这才明白过来——他的直播意外引起了官方注意。"您过奖了,我们只是...想保护自己的土地和文化。"
"这正是我们要支持的!"杨主任转向摄像机,"少数民族群众自发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同时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这是多好的典型啊!"
文旅局的官员插话道:"龙经理,我们计划把你们这片梯田申报为'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您看怎么样?"
龙安心心跳加速。这正是他们需要的——一旦梯田被认定为文化保护区,林氏集团的开发计划就会泡汤。"当然好,但是..."他犹豫了一下,"县农业局已经批准了提质改造项目..."
杨主任皱起眉头:"有这事?"她转向随行人员,"立刻联系县里,这种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梯田,怎么能随便改造?"
事情发展得太快,龙安心几乎跟不上节奏。半小时后,县农业局的副局长亲自打来电话,表示将"重新评估"凯寨梯田的项目。而那位杨主任更是当场拍板,拨付二十万元用于"苗族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
村民们欢呼起来,有人甚至唱起了古老的苗歌。龙安心却悄悄退出人群,回到吴晓梅家。他需要把这一切告诉她。
吴晓梅的烧退了些,正靠在床头喝药。听到龙安心带来的消息,她眼睛一亮:"真的?州民委要保护梯田?"
"不仅如此,"龙安心兴奋地说,"他们还说要帮我们申请非遗项目,可能有专项资金!"
吴晓梅突然挣扎着要下床:"我得去...绣完那些订单..."
"别动!"龙安心按住她,"你现在需要休息。合作社的事有我呢。"
吴晓梅固执地摇头:"不行...州里来人...妇女们...得穿盛装...我得..."
龙安心无奈,只好帮她拿来外套和绣花鞋:"至少让我扶着你。"
傍晚的雨停了,夕阳给梯田镀上一层金色。州民委的考察组在村里转了一圈,对苗族文化赞不绝口。妇女们穿上了节日盛装,展示着各种刺绣技艺;阿公带着几个老人唱起了古歌;连孩子们都表演了传统的竹竿舞。
龙安心扶着吴晓梅慢慢走在人群中。她虽然虚弱,但坚持要亲自向杨主任介绍合作社的刺绣工艺。看着她认真讲解星辰纹的样子,龙安心胸口涌起一股暖流。
"龙经理,"杨主任突然问他,"听说你还发现了瑶族文化遗址?"
龙安心心头一紧。这是林妍设下的陷阱——如果承认是瑶族遗址,这块地就可能收归国有;如果否认,又会被指责隐瞒文化发现。
"我们发现了一些陶片,"他谨慎地回答,"正在请专家鉴定。不过..."他看向吴晓梅,得到鼓励的眼神后继续说,"根据务婆——我们已故的歌师——的说法,凯寨历史上确实有苗瑶交融的文化现象。"
杨主任很感兴趣:"这很有研究价值啊!苗瑶文化交融的活态见证!"
龙安心松了口气。看来"文化交融"比单纯的"瑶族遗址"更符合官方的胃口。
考察一直持续到天黑。送走州里的领导后,龙安心精疲力竭地回到吴晓梅家。她的烧又有些反复,正裹着被子在火塘边发抖。
"吃药了吗?"龙安心摸了摸她的额头。
吴晓梅点点头,突然抓住他的手:"今天...你说我像紫米..."
龙安心耳根发热:"我就是...随口一说。"
吴晓梅的手滚烫却有力:"紫米...是阿耶玳的根..."她用苗语说了几个词,又切换回汉语,"你也是。"
龙安心不确定她是不是因为发烧而胡言乱语,但这句话莫名让他鼻子发酸。他轻轻回握她的手:"我们一起把根扎得更深些。"
夜深了,龙安心回到自己的木屋,发现门口放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阿公的竹筒,里面装着更多的"打口舌"材料,还有张纸条,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着:"汉人还会来。多撒些。"
龙安心把竹筒放在床头,躺在床上回想这魔幻的一天——王大勇的惊恐逃窜,州民委的突然到访,吴晓梅发烧中的呢喃...最让他困惑的还是"打口舌"的效果。是巧合?还是真有某种科学无法解释的力量?
手机震动起来,是赵志强的消息:"老龙,你火了!直播视频点击破百万!林氏集团发声明否认参与土地项目,王大勇被停职调查了!"
龙安心回了个谢谢,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林妍和她的丈夫不会这么容易放弃。他想起刘经理的话:"在法律面前一文不值"——如果没有官方介入,那些图腾旗和"打口舌"真的能保护梯田吗?
窗外,月亮从云层中露出脸来,照亮了老茶坪上的288面图腾旗。它们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像一群无声的守护者。
龙安心突然想起吴晓梅发烧时说的那句苗语。他打开手机录音,反复听了几遍,然后发给合作社里汉语最好的姑娘,请她翻译。
几分钟后,回复来了:"她说:'阿耶的根已经扎进我心里,拔不出来了。'"
龙安心把手机贴在胸口,感觉有什么东西在那里生根发芽。
---
喜欢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