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基本技术测试下来,淘汰率果然如李浩分析的那样,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原本熙熙攘攘的场地,瞬间空旷了不少。留下的三十多人,脸上都带着一丝庆幸和紧张,知道接下来的分组对抗才是真正的考验。
孙卫国再次走到场地中央,声音依旧洪亮,但语气中似乎多了一丝缓和:“很好,能留下来,说明你们基本功还不错。但足球不是个人秀,是团队运动!接下来,分组对抗,十分钟一场,胜者留下!记住,我要看的是你们的团队配合,战术意识,还有在压力下的表现!”
孙卫国示意助教将留下的三十多人分成三队,每队十一人左右,穿上不同颜色的训练背心。陆弦被分到了黄队,担任中场核心;陈思则去了蓝队,顶在锋线上。李浩站在场边,本子上的笔几乎没停过,记录着分队情况和球员的基本位置。
“嘟——!”哨声响起,黄队对阵绿队的比赛率先开始。
球权在中圈,陆弦没有急于前插,而是在中后场游弋,观察着对手的站位和队友的跑动习惯。这些临时组成的队友显然默契不足,传接球失误不少。拿到球后,陆弦没有炫技,而是用最简洁、最合理的方式处理球,或短传过渡,或精准长传调度到边路空档。
几次传递下来,黄队的进攻明显流畅了许多。队友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个中场核心的价值,开始主动向他靠拢,寻求配合。陆弦在中场的调度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几次看似不经意的传递,却总能撕开绿队的防线。上半场快结束时,陆弦在中场断球,抬头观察,随即送出一记穿透力极强的直塞球,精准地找到了前插的边锋,后者轻松推射破门。
场边的孙卫国微微点头,对身旁的助教低语了几句。陆辰和周海洋则相视一笑,陆弦这种掌控比赛节奏的能力,正是校队目前所需要的。李浩在本子上写道:“陆弦:传球成功率92%,关键传球3次,抢断4次,跑动覆盖面积大,战术意识S级。”
紧接着是蓝队对阵另一支临时拼凑的红队。陈思一上场就展现了他惊人的速度和爆发力。没有了陆弦精准的喂球,他更多地依靠个人能力。一次边路拿球,他连续晃过两名防守队员,内切后直接起脚爆射,足球像炮弹一样砸在横梁上,发出“哐”的一声巨响,惊得场边一片抽气声。
红队的后卫显然被陈思的冲击力搞得手忙脚乱,开始对他进行重点盯防,甚至不惜用一些小动作。一次拼抢中,对方后卫一个隐蔽的拉拽,差点让高速奔跑的陈思失去平衡。陈思踉跄了几步稳住身形,回头瞪了对方一眼,但没有过多纠缠,只是眼神中的战意更浓了。
几分钟后,蓝队获得前场任意球,距离球门大约二十五米。陈思当仁不让地站在球前,深吸一口气,助跑,起脚!足球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绕过人墙,直挂球门死角!
“漂亮!”周海洋忍不住喊了一声。孙卫国的嘴角似乎也向上牵动了一下,虽然稍纵即逝。李浩奋笔疾书:“陈思:射门尝试5次,射正3次,进球1个(任意球),突破成功率75%,被侵犯3次。威胁度S+级。”
十分钟的短比赛很快结束,黄队和蓝队凭借陆弦和陈思的出色发挥,都轻松战胜了对手。毫无悬念,这两队的大部分球员,尤其是陆弦和陈思,进入了下一轮。被淘汰的学生们虽然失落,但也算心服口服,那两人的实力确实高出一截。
孙卫国将晋级的二十多人重新召集到一起,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陆弦和陈思身上。“你们两个,”他指了指陆弦和陈思,“还有你们几个……”他又点了几个在刚才对抗中表现不错的球员,“组成一队,穿黄色背心。剩下的人是蓝队。再打十五分钟,让我看看你们的配合。”
陆弦和陈思终于被分到了一队。两人相视一笑,那种高中并肩作战的感觉瞬间回来了。陈思活动着肩膀,对陆弦说:“弦子,该喂饼了啊,刚才我自己找食吃,累死了。”
陆弦笑了笑:“看你跑位了。”
比赛重新开始。这一次,有了陆弦在中场的输送,陈思如鱼得水。开场不到三分钟,陆弦在中场拿球,佯装向边路转移,却突然用外脚背送出一记隐蔽的直塞,足球精准地穿过两名防守队员之间,恰好送到前插的陈思脚下。陈思甚至不需要调整,迎球就是一脚推射,球应声入网!
“这配合!”场边的老队员们都忍不住赞叹。陆辰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
接下来的时间,几乎成了陆弦和陈思的表演。陆弦在中场控制节奏,视野开阔,传球时机和线路都妙到巅毫;陈思在前场跑位飘忽,速度快,冲击力强,门前嗅觉灵敏。两人之间似乎有无形的连线,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完成一次精妙的配合。
“又来了!”周海洋喊道。只见陆弦在边路吸引防守后,突然一脚长传转移到另一侧空档,陈思高速插上,胸部停球,紧接着一个漂亮的凌空抽射,再次破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