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血色审判
暴雨如注的深夜,霓虹灯光在积水里扭曲成破碎的光斑。刑侦队长林深踩着水洼,手电筒的光束穿透雨幕,照见巷子里那具蜷缩的尸体。
死者是个年轻女性,脖颈处缠绕着黑色电线,脸上蒙着白色纱布,上面用红色颜料写着“诬告者”三个大字。尸体旁边,摆放着一个小巧的天平雕塑,底座刻着一行小字:“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死者名叫苏晴,25岁,网红博主。”年轻警员小李撑着伞凑过来,“经初步调查,三年前她曾在网上发布视频,指控一名咖啡店员工对她性骚扰。那名员工不堪舆论压力,选择了自杀。”
林深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尸体周围的痕迹。没有打斗迹象,死者衣着整齐,显然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遇害。凶手的手法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任何指纹或毛发。
“联系法医,尽快进行尸检。”林深站起身,雨水顺着帽檐滴落,“通知技术科,排查附近的监控,重点关注案发前后两小时内的可疑人员。”
回到警局时,天已经蒙蒙亮。林深揉着发酸的肩膀,走进办公室,看到墙上贴着的那张泛黄的报纸。那是三年前的一则新闻,标题触目惊心:“大学生因性骚扰指控自杀,真相扑朔迷离。”
照片上,年轻的周远面带微笑,眼神清澈。他是本市某大学的高材生,却因一场莫须有的指控,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负责调查此案的,正是林深。
“队长,法医报告出来了。”小李抱着文件匆匆走进来,“死者死于机械性窒息,死亡时间在昨晚十点到十一点之间。另外,在死者指甲缝里提取到了不属于她的皮肤组织,正在进行DNA比对。”
林深接过报告,目光落在最后一行:死者胃里检测出少量安眠药成分。这意味着,凶手在作案前先给死者下了药,让她失去反抗能力。
“侧写师那边有什么进展?”林深问。
“他们初步判断,凶手是一名男性,年龄在25到35岁之间,具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凶手以‘审判者’自居,认为自己在替天行道,惩罚那些诬告他人的人。”小李顿了顿,“而且,他们发现凶手的作案手法和三年前周远案有相似之处。”
林深的手微微一颤。三年前,周远自杀后,指控他的女生突然改口,承认自己是为了博取关注而编造了谎言。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那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1岁。
“把周远案的卷宗调出来,我要重新梳理一遍。”林深说。
窗外,雨还在下个不停。林深望着窗外,脑海中浮现出周远父母痛哭流涕的画面。那对中年夫妻,在失去儿子后,一夜之间白了头。他们曾拉着林深的手,哭着说:“林警官,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还我们儿子一个清白。”
然而,真相来得太迟了。如今,又有人以“正义”之名,开始了血腥的复仇。林深知道,这一次,他必须阻止凶手,哪怕真相会刺痛所有人的心。
第二章:往事迷雾
档案室里弥漫着陈旧纸张的气息,林深翻开周远案的卷宗,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当年的照片和笔录。三年前的夏天,蝉鸣聒噪,周远在学校附近的咖啡店打工,却被顾客苏晴指控性骚扰。
监控录像里,苏晴声泪俱下地对着镜头控诉,说周远在为她点餐时故意触碰她的身体。视频一经发布,舆论瞬间发酵,网友们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严惩“变态”。咖啡店迫于压力,开除了周远。
“当时我们调取了咖啡店的监控,发现周远根本没有做出任何不当行为。”林深对着正在整理资料的小李说,“但舆论已经失控,所有人都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周远尝试过自证清白,他找到了当时的其他顾客作证,甚至调出了店内更清晰的监控死角画面。然而,这些证据在铺天盖地的指责声中显得微不足道。苏晴又发布了新视频,声嘶力竭地说周远在威胁她,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最终,周远选择了在学校的天台上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留下的遗书里,字字泣血:“我没有做错任何事,为什么没有人相信我?”
“队长,DNA比对结果出来了。”小李的声音打断了林深的回忆,“死者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和周远的DNA高度吻合。”
林深猛地抬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震惊。这怎么可能?周远已经死了三年,难道真的是他回来了?还是说,凶手故意留下这个线索,想要误导警方?
“通知侧写师,召开紧急会议。”林深说。
会议室里,投影仪投射出周远的照片和案件时间线。侧写师张薇推了推眼镜,开始分析:“凶手对周远案非常熟悉,甚至有可能参与过当年的调查。他选择在周远忌日前后作案,用周远的DNA作为‘审判’的标志,这是一种挑衅,也是一种宣泄。”
“你的意思是,凶手是周远的亲人或朋友?”林深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