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上辈子,她就是那个没机会的人,虽然顶着个“网红考研老师“的名头,肚子里装了不少干货,讲课也特别受欢迎,可说到底也就是个知识搬运工,从来没真正搞过科研。
现在可不一样了,穿越回1986年,又保研到了北大,科研的大门终于对她敞开了。
现在的裴瑜比上辈子年轻了太多,脑子也特别灵光,思维的敏锐度也达到了巅峰。
她在复习高级微观经济学时,不仅毫无阻碍,反而将这一过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享受。
更让她兴奋的是,她还有整整四年的大学本科时光可以用来沉淀和积累。
裴瑜没打算就跟着北大的课程表按部就班地学,学校里的教材固然重要,但她更期待探索系统知识库里储存的书籍。
比如皮凯蒂那本火遍全球的《21世纪资本论》,还有诺奖得主卡尼曼写的《思考,快与慢》,更别提那些讲行为经济学、计算经济学和大数据分析的专业书了,随便拎出来一本都能吊打现在的理论水平。
这些书可不光是提供了理论洞见,最关键的是里面记录了几十年经济发展的真实案例和经验教训,对正在经历改革转型期的华国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八零年代的北大简直就是做学问的天堂,往阅览室一坐,周围全是埋头苦读的学生,安静又充满向上的氛围,是最适合治学的地方了。
上课的北大教授们虽然受限于时代,很多新理论都不了解,但讲起课来字里行间都是对学术的认真和热情。
一旦出了校门可就没这种好事了,想找个安静学习的地方都难。
所以裴瑜特别珍惜接下来在北大的四年时光,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她打算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让自己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点东西。
喜欢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