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城北桂花巷的家里,小桃和菊韵嬷嬷随着二少奶奶回了二进院。
离家两个多月,家里倒还是安安静静,各处的家仆都在做自己的事,下人院外的菜地,菜蔬都能上桌了。
菊韵嬷嬷在院子里检查一番后,去了前院后院都检查一番,一切都如刚离开时一样。
不同的是,后院鱼池里的荷花开了几朵,为院子里增色不少。
小桃给二少奶奶泡了一杯蜜茶后,去主子的房间检查一遍,也甚是满意。房间里,小红和小绿都打扫得很干净,床上换上了玉席和薄被。
小桃吩咐两个丫头将玉席收起来,少奶奶的身子受不住凉,用竹席就成。
三等丫鬟在厢房里做针线活儿,见到小桃进来了,连忙起身行礼。
小桃满意的说:“不错,家里都挺好的,记得以后都这样做!”
小杏和小柳欢喜的应了一声是。
禾娘饮了蜜茶,也在院子里逛了一圈,看到后院的荷花,她心情愉悦的坐在凉亭里赏花赏鱼…
冯铭轩一进院子,在书房里坐下后,冯乐立即上前奉上茶水,禀报家中诸事,虽然他都打理好了,但也得让二少爷心中有数。
冯铭轩满意的点点头,在书房里提笔写下回帖,“乐哥,给这十家要买酒的世家回帖,明天午时在喜盈门酒楼二楼包间备下酒宴。”
冯乐抱拳应诺,:“二少爷,良缘红作价几何?可有想法?”
冯铭轩微笑道:“乐哥,大家都在云城,抬头不见低头见,这十家都是大世家,我只为结善缘。良缘红每年只酿那么多,我心里的价位是…”他伸出右手,摊开五指。
冯乐有数了,五两,定得是低了些,既然二少爷不指望良缘红赚银子,也罢,就当结个善缘吧。
冯乐接过回帖,出了书房,冯文驾着马车,和管家一起逐家送回帖,去酒楼定包间…
冯文成了管家帮手,和冯雨一起处理家里、铺子、田庄诸事。
冯武和顺子是二少爷的贴身随从。
不到十九岁的冯铭轩,想着自己是一家之主了,和富商们打交道必不可少,麻糖的销量,城里的富商占了大部分。
兄长的油,销路最大的也是世家大族,虽然不愁卖,关系同样得维持!
云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表面上一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冯铭轩行商,只会用良缘红作为敲门砖,维持现有的云城和谐。
家中的日常衣食住行,也离不开他们的产业。只是行商交往,还是放在酒楼好,省得妻子在家里跟着操劳。
冯铭轩不希望繁琐的大事小事扰了妻子的心神,每天的药膳他都在盯着妻子食用。虽然他不急着要孩儿,但是阿娘肯定急。
过了明日,也得去兄长家里看看阿爹阿娘了,省得他们挂心。
这一晚,回到城里的家,院子里静悄悄的,夫妻俩也早早的歇下了。
翌日清晨,二少爷同护院、家仆们一起,把拳脚功夫练习了半个时辰,等他回到主屋洗漱,妻子已经起床梳妆好了。
今天要宴请宾客,洽谈生意。
禾娘给相公选了天青色锦衣,玉籫束发,腰间的玉带上挂了一块玉佩,以及她亲手做的香囊。
冯铭轩塞进怀里一方妻子做的棉布手帕。
禾娘退后一步看着相公,墨发玉颜,竞有玉树兰芝脱俗出尘之姿!
她呆呆的看着他,这是她的相公,她的枕边人!她怎么配得上他……
冯铭轩看着走神儿的妻子,勾唇笑了笑,上前一步,把她搂进怀里,在她的小嘴上亲了一下。
禾娘有些羞赧,青天白日的,也不避着人。好在冯铭轩松开了她,牵着她的手去前院用早膳。
家中诸事有各院管事操心,用完早膳,冯铭轩和禾娘去了三院,坐在凉亭里赏鱼赏花。
到了巳时,他叮嘱妻子不要忘记吃药膳后,才带着管家和顺子一起前往“喜盈门”大酒楼。
第一次以家主的身份洽谈生意,冯铭轩丝毫不慌张,喜盈门酒楼二楼大厅,装饰得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红木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酒楼的朱掌柜也是想购买良缘红的富商之一,他的酒楼生意红火,唯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美酒佳酿。
可惜的是冯二少每年酿出的良缘红有限,他想能购得一百斤就成,尊贵的客人来了,才用良缘红招待!
冯铭轩同管家、顺子一起在二楼的大厅迎客,来了一位客人就带进包间就坐,小二奉上茶水。
不一会儿,冯老爷同大儿子也来了,小儿子第一次洽谈生意,他自然得到场捧场。
冯铭睿是冯记的新任家主,也来给弟弟撑撑场子。这样的宴席,他经常参加,但小弟是第一次。
宾客们陆续到来,有云城首富李老爷,他经营着布庄,棉布、麻布、绸缎、锦缎、丝帛…生意遍布周边数城。
张老爷家世代经营药材生意,家中囤积的珍稀药材不计其数,家大业大。
王老爷是云城的盐商,手中掌握着云城盐运的命脉,平日里威风八面。能做盐生意的,自然是有官家相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