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锋轻笑一声,将一枚白子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意料之中。这潭水,若不先搅浑,又怎能摸到真正的鱼?”他目光深邃,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传影阁,将刘黎廷勾结北莽、贪赃枉法的更多确凿证据,包括账本、与北莽谍子往来的原件,分批次、有选择地‘泄露’出去。”
寒蝉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问道:“泄露给何人?”
“京城中与太子、二皇子不和的那些御史言官。”徐锋轻描淡写,却字字珠玑,“那些人,素来以‘清流’自居,最喜抓人把柄。刘黎廷的罪证,对他们而言,无异于天降奇宝。”
影阁的效率极高,不过数日,京城便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原本一致针对北凉的朝堂舆论,因为这些“新证据”的出现,开始出现分化。那些收到“匿名信件”的御史言官,如获至宝,纷纷上书弹劾。他们不仅揭露了刘黎廷勾结北莽、贪赃枉法的滔天罪行,更是暗示其背后有“高人”指使,矛头隐隐指向了某些皇子派系,试图将水搅浑。
“陛下,臣有本奏!刘黎廷此贼,其罪当诛!然其背后,恐有更深层之谋划。臣查知,刘黎廷与北莽谍子往来密切,所涉钱财,数额巨大,恐非其一人所能为。此案,陛下当深究其幕后主使,以正纲纪!”
“陛下,北凉徐三郎虽有杀人之过,然其所杀者,乃是通敌叛国之贼!此乃为民除害,亦是替朝廷剪除奸佞!陛下当论其功过,而非一味严惩。否则,寒了天下忠良之心!”
朝堂之上,争吵不休。一部分官员认为刘黎廷死有余辜,徐锋“为民除害”,应从轻发落;另一部分则坚持徐锋藐视国法,必须严惩,以维护朝廷法纪。皇子间的争斗也因此事再次激化,彼此攻讦,互相倾轧。
徐锋此举,不仅成功转移了部分视线,让原本聚焦在北凉身上的压力得以缓解,还让一些原本中立或对北凉抱有同情的官员开始发声,为北凉争取到了一定的舆论空间。
而在此次风波中,卢白颉的表现,更是让徐锋对其有了更深的认知。他坚定地站在徐锋一边,动用卢家在江南官场的关系网,为徐锋周旋,甚至不惜得罪京城某些势力。这使得双方的“盟友”关系,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变得更加巩固。
京城方面,皇帝赵惇虽怒火中烧,但也察觉到此案背后牵扯复杂,并非简单的“北凉挑衅”。刘黎廷的通敌证据确凿,更牵扯出朝中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这使得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此案。
喜欢北凉世子?我让徐凤年当去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北凉世子?我让徐凤年当去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