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策略方面,白起善于把握追击的时机和节奏。他会在敌军溃败的瞬间,迅速做出反应,果断下令追击。同时,他也会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追击的方式和力度。在追击过程中,他注重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合理安排兵力,确保追击行动的顺利进行。
以华阳之战为例,白起率领秦军长途奔袭,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华阳战场,迅速击败了赵魏联军。在联军溃败后,白起立即指挥秦军展开追击。他没有给联军任何喘息的机会,乘胜追击,对溃败的联军进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秦军在追击过程中,奋勇杀敌,共击杀魏赵联军约十五万人,成功解除了华阳之围。这场战役中,白起的追击战策略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不仅打破了赵魏韩三国联盟,还极大地削弱了赵魏两国的军事力量,为秦国在中原地区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看长平之战,白起采用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战术,将赵军围困在长平。赵军在粮草断绝、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最终投降。然而,白起并没有就此停止行动。他深知赵军虽然投降,但仍有一定的潜在威胁。于是,他果断下令对赵军降卒进行处理,并继续追击可能逃脱的赵军残部。通过这一系列的追击行动,白起彻底摧毁了赵国的有生力量,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无法再对秦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白起在战争中强调追击战,通过把握时机、灵活策略,在敌军溃败时乘胜追击,有效地扩大了战果,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一军事思想和作战策略,对后世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重视野战筑垒工事
白起在军事作战中极为重视野战筑垒工事,这一特点贯穿于他的诸多战役之中,成为其军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巩固防线方面,白起深知工事对于防御的重要性。野战筑垒工事能够为秦军提供坚实的屏障,有效抵御敌军的进攻。在与敌军对峙时,白起会根据地形和敌军的情况,迅速组织士兵修筑壁垒、挖掘壕沟。这些工事不仅可以阻挡敌军的骑兵冲击,还能为秦军提供掩护,减少士兵在战斗中的伤亡。例如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在包围赵军后,立即修筑了坚固的壁垒,将赵军牢牢困在其中。这些壁垒成为了秦军防御赵军突围的重要防线,使得赵军多次突围都未能成功。
在阻击敌军时,野战筑垒工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白起会巧妙地利用工事的布局,设置陷阱和障碍物,增加敌军进攻的难度。他会在工事周围布置鹿角、拒马等障碍物,阻止敌军的接近。同时,在工事上设置了望塔和箭楼,以便秦军能够及时发现敌军的动向,并进行有效的反击。当敌军进攻时,秦军可以依托工事进行防御,利用弓弩等远程武器对敌军进行打击,从而有效地阻击敌军的前进。
在进攻中,白起也善于突破敌方的工事。他会在战前对敌方工事进行详细的侦察,了解其弱点和防御漏洞。然后,根据侦察结果制定相应的进攻策略。有时,他会采用火攻的方法,烧毁敌方的工事;有时,他会挖掘地道,从地下突破敌方的防线。在鄢郢之战中,白起面对楚国坚固的城池防御,采用水攻的战术,通过修筑堤坝和渠道,将水引入城中,冲垮了楚国的防御工事,最终成功攻占了鄢城和郢城。
白起对野战筑垒工事的重视,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战略眼光。他能够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灵活运用工事来巩固防线、阻击敌军和突破敌方工事,为秦军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种对野战筑垒工事的运用,也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4.精于战前推演
白起精于战前推演,这一特点使他在众多战役中能够制定出最佳作战方案,从而取得辉煌的战绩。他深知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上的交锋,更在于战前对各种因素的精准分析和谋划。
在分析敌军情况时,白起会全面了解敌军的兵力部署、将领特点、士兵素质以及作战风格等。例如在伊阙之战前,他敏锐地察觉到韩魏联军虽兵力众多,但两国军队各怀心思,协同作战能力较差。韩国军队希望魏国军队先与秦军交战,消耗秦军实力;魏国军队则认为韩国军队应承担主要防御任务。白起抓住这一弱点,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术,将秦军主力军绕至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对于战场环境的分析,白起也极为重视。他会仔细研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以便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条件,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作战计划。在鄢郢之战中,白起面对楚国坚固的城池防御,没有盲目强攻。他观察到鄢城地势较低,周边有河流经过,于是巧妙地运用水攻战术。他在鄢城以西百里处筑堤蓄水,并开凿渠道,将水引向鄢城,最终水淹鄢城,攻破了楚国的防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