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云冷漠而凝定的目光看了我一眼,给我当头来了一盆冷水,道:
“意识保存和通过对本体进行意识嫁接到复制体来达到永生不死的技术早在我们文明的早期阶段就已经被证伪了。意识从本体转移到复制体后,复制体和原来的本体并非同一个体,而只是在思维形态上极其相似的孪生近似体而已。造成意识无法复制的原因,根本上是因为世界的真随机和测不准原理造成的意识扫描仪无限迭代。利用最简单的思想实验就可以推翻。”
我看了温素冰一眼,道:
“温小姐,你听懂了么?”
温素冰抱着胸,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摇摇头道:
“完全没听懂。”
“低智量结构体。”朱清云轻轻用指节勾了勾眼镜架,只不过这次力道似乎没有控制好,眼镜架偏离了一公分,他很快又精确地调整好,道,
“测不准原理,简单来说,任何的观察行为都会对观测对象产生影响。宏观角度的比喻,就是在大街上行走时,你如果观察一个行人,对方也会因为你的观察而来观察你。而观察在微观层面的本质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你要看到一个苹果,就必须先让光线照射到那些构成的苹果有机分子的表面,让光线经过反射进入你的视网膜才行。如果没有光线照射到苹果再反射到你的眼睛里,你根本无法观察到苹果的存在。而在微观层面,光线的一部分本质是光子群。在微观层面,如果要观察一个电子,就需要光子对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才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光子碰撞电子。但是,在光子碰撞电子时,电子的位置就会因为碰撞而发生变动,所以你一旦观察,就相当于改变了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测不准原理的实质就是,观察对象的位置和动量不可兼得,因为你的观察行为本身就是在改变观察对象的运动。等到你确定观察对象的位置时,观察对象已经因为你施加的作用力而走到别的位置了。”
我似懂非懂地道:
“解释半天,无非就是斯诺克吧,把电子比喻成一颗球,把光子比喻成一颗母球,那么用光子来观察电子,就相当于用母球来撞击另外一颗球,通过被反弹的母球来确定被撞击的球的位置,但是你用母球撞那颗球的同时,也改变了那颗球的位置,可是这么一回事?”
朱清云微微颔首道:
“虽然简单了一些,但是某种层面上可以这样理解。”
“可是这跟你说的意识无法复制有什么干系?”
朱清云解释道:
“要进行意识复制,就必须先把原体的大脑神经元排布序列和电位信号进行扫描来确定其思维状态,然后再复制一份记忆嫁接到另外一具身体之中。但是扫描原体大脑的行为本身就是在修改原体的思维形态。举例来说,假设用类似磁共振的技术用电磁波来扫描人脑的神经元电信号复制人脑的意识,那么大脑扫描仪释放出的电磁波就会改变人脑内的神经元量子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大脑意识扫描仪扫描人脑时,本身就在微观层面改变了人脑的思维,虽然这种改变非常细微,小到了量子层次,就连被观察者也根本觉察不到的地步,但是改变的事实却是依然存在的,哪怕亿万分之一秒的改变,也依然是改变。于是,为了完整地复制原体大脑意识,大脑扫描仪就必须继续进行扫描,扫描被改变了之后的思维状态,于是就会再次造成意识的改变,于是大脑扫描仪为了再次复制被改变后的思维,就不得不再次扫描……这样大脑扫描仪的扫描就会无限次地扫描下去,陷入无限迭代的死循环,永远走不出来。”
“造成这种复制意识本身就是改变原大脑意识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测不准原理。所以只要测不准定理无法被打破,则完美地复制意识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实现。不管科技再发达,只要测不准定理不破,那么复制出来的复制体就不过是个思维相近的孪生体而已,和原体是非常相似却本质上并非同一人的存在。量子的测不准效应不单单是造成了这个世界真随机的原因,同时也是你之所以是你,我之所以是我,每个人之所以是独一无二存在的原因。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死了之后,就绝对不会再出现了。所以,为了保证‘我’的存在,自私是合理的。这是我们边缘文明的逻辑。”
顿了顿,朱清云继续道:
“意识扫描仪复制你的大脑前后所造成思维变化的那亿万分之一秒,就是你和你的复制体的思维差异之所在。这亿万分之一秒,对实用主义者来说也许几乎可以忽略,但是对宇宙来说,这却是宇宙用来区分两个个体并非同一个体的编号。”
喜欢上帝们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上帝们的那些事儿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