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的晨雾还未散尽,娅青握着青铜镰刀躲在竹丛后,看着秦人在对岸的水田里弯腰劳作。那些穿着短褐的汉子不用火耕,反而用奇怪的铁制农具翻土,黑色的泥土被犁出整齐的垄沟,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像极了百越巫典中记载的“大地血脉”。
“阿青,别看了,那些秦人在糟践土地!”同伴阿虎握紧手中的木耒,耒头还沾着去年火耕留下的炭灰,“他们把好好的山林砍了,改种什么‘占城稻’,简直是触怒谷神!”
娅青没有答话,目光落在秦人首领李岩身上。他正赤足站在水田里,手中捧着一把比百越稻穗长两倍的谷种,谷壳泛着晶莹的光泽,在晨露中像撒了把碎玉。更让她心惊的是,秦人竟在田里放养青鱼,鱼群追逐着浮虫,竟让水面始终保持清澈。
“都看好了,”李岩的声音混着蛙鸣传来,“宽窄行插秧,每行间隔三指,让阳光能照到根部。”他捏起几簇稻秧,指尖划过根部的泥团,“看见没?这叫‘带土移栽’,根须不伤,返青快三倍。”
越人斥候们交换着震惊的眼神,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细的耕作。往常火耕后直接撒种,靠天收成全凭谷神保佑,而秦人竟像对待婴儿般侍弄秧苗,甚至用竹筒引来山泉水,在田里筑起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
正午时分,娅青混在送饭的越女中靠近秦人工地,却被眼前的景象震住——田里插着的木牌上,用秦隶和百越文写着“亩产测算表”,旁边堆着用陶罐装的“秘密肥料”:晒干的鱼骨磨成粉,混合焚烧后的草木灰,还有发酵的畜粪。
“姑娘,要试试吗?”秦人工匠老陈笑着递过一把铁制插秧钳,钳口刻着百越的稻穗图腾,“这是陛下让改良的,比手插快十倍,还不伤指甲。”
娅青下意识后退,却看见老陈随手一夹一插,稻秧便整整齐齐立在泥中,行距分毫不差。她突然注意到,所有秦人农具上都刻着与百越相似的图腾,就连铁犁的铧尖,都铸成了百越谷神的眼睛形状。
“阿青!”远处传来父亲瓯雒王的怒吼,他正带着数十名越人壮汉赶来,手中的青铜剑指着田里的青鱼,“谁让你们放鱼糟践谷神领地的?”
李岩不慌不忙地直起腰,从怀里掏出个青铜容器,里面装着用福尔马林浸泡的水稻根须:“瓯雒王,你看这根须,比传统稻种多三成须根,能吸收更多地力。”他指向远处的试验田,一边是火耕后的焦土,一边是秦人改良的稻田,“同样的土地,我的稻种亩产三石,你们的火耕只能收一石。”
瓯雒王的剑刃在阳光下颤抖,他看见秦人田里的稻苗已抽穗,而自家的火耕田才刚冒芽。更让他心惊的是,李岩竟从袖中取出《百越农典》,翻到“谷神祭祀”章节,用朱砂笔在旁边批注:“祭神不如肥田,除草胜过祈祷。”
“父王,他们的稻田里没有杂草!”娅青突然发现,秦人田里的水面漂着一层细网,网眼刚好拦住杂草种子,“而且青鱼会吃害虫,根本不用人力除草。”
李岩趁热打铁,命人抬来青铜天平,左边放着百越传统稻种十斤,右边放着占城稻种五斤:“看似少了一半种子,实则收成能翻三倍。”他抓起把鱼骨粉撒在田里,“此乃‘地力培壅术’,比焚烧山林更长久——你们烧山一次,地力三年不复,而我这田,年年都能种出黄金稻。”
瓯雒王盯着天平上的刻度,突然想起去年冬天,部落因火耕过度导致饥荒,饿死了三十个族人。此刻看着秦人田里沉甸甸的稻穗,他的剑突然变得比羽毛还轻。
“我可以教你们育秧、施肥、治虫,”李岩将《水稻种植全书》递过去,竹简上画着详细的育苗图和灌溉网,“但有个条件——”他指向远处正在修建的“谷神祠”,祠顶的图腾融合了百越谷神与秦地后稷,“以后祭祀谷神,要用新收的占城稻,而不是焚烧山林。”
娅青看着父亲接过竹简,发现里面竟记载着百越的“祈雨舞”,但旁边注着:“舞前需检修水渠,舞后需补苗施肥”。秦人没有否定他们的信仰,而是将其与农业技术结合,让谷神的祝福落在每一株稻穗上。
三日后,百越部落的火耕仪式出现了惊人变化:瓯雒王不再焚烧山林,而是带着族人在秦人指导下修建梯田,用铁犁翻出的沃土上,整齐地插着占城稻秧。娅青发现,就连祭祀用的谷种,都换成了秦人给的“谷神优选种”,谷壳上隐约可见“工”字暗纹。
当第一阵秋风掠过漓江,秦人田里的稻穗率先泛黄,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秸秆,在阳光下像一片流动的金河。瓯雒王捧着新收的稻谷去见李岩,却看见后者正在教越人儿童用稻秆编织谷神面具,面具上的眼睛,正是铁犁铧尖的形状。
“陛下为何要这么做?”瓯雒王摸着手中比黄金还贵重的稻种,“你大可以用武力征服我们,为何非要费时费力教我们种地?”
李岩望着远处正在学习使用“龙骨水车”的越人,笑了:“因为我要的不是顺民,是让你们明白,跟着秦人,谷神会更眷顾你们的土地。”他指向天边的晚霞,“就像这占城稻,不是取代你们的谷神,而是让谷神的恩赐,变得更实在,更长久。”
是夜,百越山寨的篝火旁,秦人匠人开始教越人制作“防虫纱罩”,用细纱网罩住秧苗,既防鸟雀又通风。娅青看着自家的火塘边,父亲正拿着《水稻种植全书》研究“轮作休耕法”,竹简上的秦隶与百越文在火光中交织,像极了田里共生的青鱼与稻穗。
而在咸阳的司农署,李岩正在批注新送来的《岭南农业志》,特意注明:“占城稻需与百越稻种杂交,取其耐旱性;铁犁需铸百越图腾,顺其民俗。”他不知道,这个融合了两个文明智慧的稻种,将在未来千年里,成为岭南土地上最坚韧的生命,就像秦人与越人交织的血脉,在共同的田地里,生根发芽。
当第一颗露珠落在占城稻的穗尖,娅青突然明白,所谓的“稻种革命”,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种子替换,而是让两个文明在土地上达成和解——秦人带来的不是征服,而是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孕育希望的智慧。而这份智慧,终将让百越的谷神,与秦人的后稷,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同守护金黄的稻田。
喜欢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