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郡的晨钟刚敲过三声,互市坊的木栅栏便“吱呀”拉开,咸湿的海风卷着椰香涌进市集。百越妇女挎着珍珠串成的腰链,秦人匠户推着铸满云雷纹的铁锅,波斯商队的骆驼背上驮着琉璃瓶,瓶中装着来自两河的靛青染料,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斑。
李岩的牛皮靴踩过青石板,腰间工爵印的齿轮纹与地面刻着的百越水波纹相互映衬。他特意换上百越苎麻织的短褐,袖口却绣着秦地的玄鸟纹,远远看去像从两种文明的交界处走来的使者。
“二十颗珍珠换五口铁锅?”波斯商人阿巴斯的大胡子抖了抖,手指划过青铜算盘,“贵女这算盘珠子怕是被海风吹糊涂了,我在 Alexandria 港,十颗珍珠能换一船陶罐。”他身后的奴隶捧着镶金边的琉璃碗,故意在阳光下晃出刺目光芒。
娅青的手指在“秦式工爵算盘”上敲出清脆响声,算珠是用百越翡翠雕成的齿轮状:“阿巴斯先生,您瞧这铁锅——”她翻转锅底,内侧铸着极小的秦越双纹徽记,“锅底弧度按百越火塘设计,省油三成;锅沿加厚两寸,能熬你们波斯的藏红花羊肉汤。”她忽然指向算盘,“而且您用的是大秦算术,个位在上,十位在下,和你们的希腊数字不一样呢。”
围观的越人发出低低的惊叹,几个秦兵悄悄用手指在掌心比画阿拉伯数字——这是李岩上个月刚在匠户中推行的“速算法”。阿巴斯的眼神暗了暗,突然从袖中掏出一杆银秤,秤砣上刻着模糊的星月纹:“那就用我的秤,公平交易。”
“慢着。”李岩突然拨开人群,腰间工爵印在阳光下闪过冷光,“互市坊有规矩,先用‘秦越公平秤’验货。”他抬手,两名秦兵抬着青铜巨秤走上前,秤杆足有一人高,两端刻着双语刻度,秤砣底部铸着拳头大的“工”字。
阿巴斯的胡子剧烈抖动,他看见娅青将五口铁锅挂在秤钩上,另一端的托盘里,二十颗珍珠刚落定,秤杆便稳稳放平。而他的银秤此刻被秦兵拿在手中,阳光穿过秤杆,竟在地面投出歪斜的阴影——原来秤杆内侧刻着不易察觉的凹槽,是典型的“压秤术”。
“按照《南境互市律》,”李岩从袖中抽出竹简,边缘还带着海盐的潮气,“欺诈者需缴十倍罚金,且三年不得入市。”他忽然望向阿巴斯身后的琉璃碗,“不过我听说,贵国有种‘玻璃吹制术’,若愿传授给百越匠人,罚金可折半。”
市集突然安静下来,百越陶匠们握紧了手中的泥条,秦人冶铁师的目光落在琉璃碗的七彩光晕上。阿巴斯的额角渗出细汗,他忽然发现,眼前这个穿苎麻短褐的秦人,腰间挂着的钥匙串能打开互市坊所有仓库,而那些仓库里,既有岭南的珍珠、藤编,也有秦地的铁器、蜀锦,甚至藏着他从未见过的“指南针雏形”——用磁石磨成的鱼形摆件,永远指向南方。
“成交。”阿巴斯咬了咬牙,解下腰间的琉璃吹管,“但我要知道,你们的‘齿轮测谎仪’是什么鬼?”他指着市集中央的青铜立柱,柱顶齿轮正缓缓转动,下方铁盘刻着秦越双语的“公平”二字。
李岩轻笑,伸手转动齿轮,立柱内部传来机括轻响:“这东西会记下每次交易的重量、数量,若有人撒谎,齿轮就会卡住——就像现在。”他忽然看向角落的百越渔翁,老人正把两串劣质珍珠混进上品里,立柱的齿轮突然发出“咔嗒”声,惊得老人手忙脚乱。
市集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越人少女们摸着琉璃吹管,秦人匠户掏出牛皮本记录阿拉伯数字。娅青趁机将绣着秦越双纹的锦缎递给阿巴斯:“下次您的商船再来,可载波斯毛毯换我们的蔗糖——这是陛下新试种的‘木蜜’,比你们的椰枣更甜。”
李岩看着互市坊的热闹景象,目光落在码头停靠的楼船上。那些船用百越藤条加固,却装着秦地的水密隔舱,船头昂着百越的鱼首图腾,船尾刻着秦人的玄鸟纹。三个月前,他特意让工匠在船底刻下经纬度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暗礁位置,此刻正有波斯水手趴在船舷,对着这些“神秘符号”指指点点。
“陛下,苍梧郡的锡矿商队到了。”任嚣的副将满身尘土,腰间皮袋里装着新铸的“工爵币”,正面是齿轮,背面是百越铜鼓纹,“他们用五箱精锡换二十套冶铁模具,还要三十个秦地锻工。”
李岩点头,从袖中取出块青铜令牌,牌面刻着互市坊的立体地图,每个摊位都标着工爵等级:“告诉峒长,锻工可以派,但要收下我们的‘学徒’——让越人少年跟着学淬火术,将来他们的锡器能卖到波斯去。”他忽然望向正在讨价还价的阿桃——三个月前还在学室哭鼻子的小姑娘,此刻正用阿拉伯数字计算藤编筐的价格,手腕上戴着秦人送的齿轮银镯。
波斯商队离开时,阿巴斯的骆驼背上多了箱特殊货物——李岩亲自撰写的《南海贸易手札》,用秦隶和楔形文字对照书写,详细记录了季风规律、港口坐标,甚至画着隐约的“印度半岛”轮廓。在卷尾,他用朱砂笔写着:“贸易的齿轮一旦转动,便会碾碎偏见的锁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