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班唐琳特意骑车拐了过弯,路过粮站的时候进去瞧了瞧,发现里面只有几个人在凭粮本领粮。
“没几个人,我们也趁着今天把这个月的粮食弄回家。”
对此,冷卉没意见,她转身出去,把卡在后座上的布袋子取了下来,这是她们这段时间一直卡在后座上的,平时坐车起到防震的作用,来粮站就可以用来装粮食。
上个月刚从冷家分出来,唐琳母女吃的基本都是粗粮,从这个月开始,母女俩都有工资和福利,自然不想全部买粗粮。
“这个月你想领什么粮食?”唐琳问拿着布袋进来的冷卉。
冷卉看了眼挂在墙上的价格,大米0.16/斤,小麦面粉0.16/斤,玉米面粉0.10/斤,玉米碴子0.08/斤,高粱面0.06/斤。
粮食是真的便宜。
只不过这个时代光有钱还不行,得根据粮本上的数量购买。
有些人口多的家庭,即使粮食不算贵,他们为了节省也会选择大多换成粗粮。
就如唐琳和冷卉搬出来的第一个月,为了够她们母女俩吃,硬生生的换成了粗粮。
“这个月我们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就买大米和面粉,再买十斤玉米碴子,这个用来熬粥味道还是不错。”
唐琳和冷卉现在都是技术员,两人的粮食配额都是每月28斤,只不过唐琳的级别高一级,她的福利稍比冷卉要好。
她们这边商量好,前面的人陆续买了粮食,轮到她们的时候,唐琳直接要了28斤大米,18斤面粉以及十斤玉米碴子。
准备称粮的粮站工作人员,听了她报的数量微愣了一下,在这个大多数人都选粗粮的情况下,竟然碰到一个如此不会持家的女人。
但到底没说什么,直接帮忙称粮。
交了钱,粮本上盖上已领的红章,母女俩提着粮食出了粮站的门市部。
三袋粮食按重量,交叉挂在前面横杠上,重量平衡,等会方便骑行。
冷卉觉得这个年代在城里的代步工具最方便快捷的只有自行车,母女俩两人一辆车有时也不太方便。
她想着怎样去弄张自行车票,再攒钱买辆自行车,如果有自己的自行车,想去哪儿方便多了。
“唐同志,冷同志,你们这是领粮食来了?”
唐琳刚准备踢开自行车撑脚,旁边经过的一辆自行车突然在她们旁边来了个急刹车。
母女俩转头看去,发现对方穿着扎钢厂的工装。
也就是冷永康的同事,叫什么邓建设的男人。
邓建设一脸欣喜,他没想到转角遇到她,此时他感觉自己的心脏跳动比以往激烈。
唐琳一身工装在他眼里就是最靓丽的风景。
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有工作意味着有稳定收入和一定的经济保障。
邓建设弄不懂冷永康为什么会和唐琳离婚,在他看来就是脑子进了水。
像唐琳这种有工作,长相靓丽的女人,即使已经半老徐娘,在婚恋市场也是很受欢迎的。
唐琳礼貌性的笑了笑:“邓同志,你这是刚下班?”
“啊,对,刚下班,没想到经过这里时会遇见你们。这里离我家不远,要不去我家吃个便饭?”邓建设主动邀请。
唐琳和他不熟,怎么可能接受邀请,客气地拒绝道:“谢了,下次吧,今天上了一天的班感觉很累,正好领了粮食得赶回去煮饭。”
邓建设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一些,但心里不受控制的紧张,被对方直接拒绝,心里难免失落。
“哦,那...那那下次再约。”
唐琳点了点头,推着自行车下了马路牙子,等冷卉在后座坐好,长腿一蹬,自行车就驶离了原地。
看着如风一样飞走的女人,邓建设微微眯起双眼,眸底燃起两簇势在必得的火焰,如同猎豹锁定了逃窜的羚羊,闪烁着不容错认的志在必得。
此时,他心里非常庆幸冷永康跟她离了婚,给了他这次机会。
回到家,家里冷锅冷灶,碗盆里堆满了用过的碗,碗没洗,地没扫,母亲不知道带着儿子去了哪里。
邓建设看着乱糟糟的家,认命的撸起袖子先淘了米做饭,然后洗碗扫地倒垃圾,最后,才是择菜准备炒菜。
这边饭菜刚做好,邓老太太带着孙子才不紧不慢的走进家门。
“娘,你这是带着孩子去哪儿了?”
邓老太太在桌边坐下,回道:“我带个孩子能去哪儿?陪你儿子在外面玩,给你看孩子呀。”
邓建设知道老太太又是在外面和街坊邻居唠嗑去了,懒得拆穿她,拽着想上桌吃饭的儿子去洗手洗脸,在外面玩得像花猫似的,不洗干净怎么吃饭?
邓老太太注意到家里被儿子收拾了一遍,说道:“我现在年纪大了,精力不如当年年轻的时候,帮你带好孩子已经算是尽力了,家务我是真忙不过来。趁着我现在身体还动得了,你赶紧找个媳妇,好照顾你们父子俩的生活。”
邓老太太对于城里的生活,她更喜欢回到农村,这两年在城里帮着儿子带孙子,生活上很多方面都不习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