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一百零五章:玉兰花下
暮春时节,云麓山的玉兰花正开得酣畅。煜明站在“松韵轩”前的花树下,仰头望着枝头那如雪似绢的花朵,花瓣舒展如美人广袖,花蕊凝着晨露,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他抬手轻触一片花瓣,凉丝丝的触感传来,忽然想起去年此时,与友人明轩共赏玉兰时,对方曾笑说:“这玉兰花倒像是从诗里裁出来的,若不赋上几首,倒辜负了这满树清芳。”
正想着,院外传来清脆的叩门声。“煜明兄,可在轩中?”熟悉的嗓音带着几分急切,正是明轩。煜明忙转身去开门,只见明轩站在青石板路上,衣襟上沾着些许草屑,显然是一路急行而来。他手中还抱着一个蓝布包裹,见煜明开门,眼睛一亮,忙道:“快些看看,我从山下书肆寻得一本《楹联丛话》,里面竟收了好几副前朝名家的巧对,妙极了!”
二人相携进了轩中,明轩将包裹往桌上一放,便迫不及待地展开书页。煜明看着友人眼中闪烁的光,恍若回到三年前初遇之时。那时,他在云麓山的市集上摆了个书摊,明轩路过时,被他案头自撰的对联“闭门推出窗前月”吸引,驻足良久,忽然开口:“兄台此联,以‘闭门’之静衬‘推月’之动,窗前月似被推出,颇有意趣。只是不知下联可曾想好?”一来二去,两人因对联结缘,成了莫逆之交。
“你看这副!”明轩的声音将煜明拉回现实,只见书页上赫然写着:“投石冲开水底天”。煜明抚掌笑道:“此联妙在‘冲开’二字,石入水,波荡漾,水底天亦被冲开,虚实之间,自有天地。”明轩点头,忽然从袖中掏出一张宣纸,上面墨迹未干,写着“风荷漫舞镜中圆”。“这是我昨日在湖畔观荷所对,你且说说,可合了上联的意?”
煜明仔细端详,只见“风荷漫舞”写尽荷叶随风摇曳之态,“镜中圆”则将湖面比作明镜,圆荷倒映,与“水底天”相映成趣。“好个镜中圆!”煜明赞道,“风动荷动,而镜中圆影似动非动,动静之间,倒暗合了‘天人合一’的妙境。你这下联,怕是观了半日荷叶,连衣摆都沾了荷香吧?”两人相视而笑,窗外的玉兰花恰好被风拂落一片,飘在桌上的宣纸上,倒像是给这对联添了个灵动的注脚。
说起观荷,煜明忽然想起去年夏日,两人在云麓湖泛舟,忽然暴雨倾盆。雨点打在荷叶上如珍珠乱滚,明轩一时兴起,吟出“投石冲开水底天”,却苦思下联不得。那时煜明见他双眉紧锁,便指着随波起伏的荷花道:“你看那荷花,在风雨中虽摇曳却不倒,水面如镜,荷花倒映,可不就是‘风荷漫舞镜中圆’?”明轩茅塞顿开,当场挥毫写下,如今想来,仍是历历在目。
“对了,我此次来,还有一事相商。”明轩忽然收敛了笑意,正色道,“下月州府要办‘文人雅集’,广邀天下才子,以联会友。我想与兄台同去,也好让世人见识见识咱们云麓山的联韵。”煜明闻言,心中一动。他素不喜热闹,却念及与明轩相识以来,虽常于轩中对饮论联,却尚未在公开场合携手创作,若能借此机会,以联会友,倒也不负这一番相知。
正说着,窗外忽然飘起了细雨。玉兰花在雨中更显清丽,花瓣上的水珠顺着纹理滚落,滴在石阶上,发出细微的声响。煜明起身关上轩窗,却见明轩正望着窗外的雨景出神。“闭门推出窗前月,”明轩忽然低吟,“如今闭门观雨,倒不知这窗前景又该如何‘推出’了。”
煜明心中一动,忽然想起前日在山中偶遇的一位老叟。那老叟在竹林中搭了间草庐,门前挂着一副对联:“卷帘收尽池中影”。当时他便觉得这“卷帘”与“闭门”相对,一收一放,动静相宜,池中影与窗前月,虚实相映,当真是妙对。此刻见明轩沉吟,便将此事道出。
“卷帘收尽池中影,”明轩反复咀嚼,眼中渐渐泛起光彩,“妙!妙!‘闭门’是隔绝外界,‘卷帘’却是主动收纳,一推一收,竟将天地之景收放自如。池中影与窗前月,一个是水映天,一个是月临窗,都是虚实相生之景,却又各有韵味。煜明兄,你这下联,可是从那老叟处得来的灵感?”
煜明点头,说起那日与老叟交谈,方知对方曾是朝中官员,退隐后便寄情山水,以对联自娱。“他说,这对联便如人生,有时需闭门静思,有时需卷帘观世,方能收尽人间妙景。”明轩听了,默然良久,忽然叹道:“咱们整日在这云麓山中论联,却不知世间还有许多如老叟般的高人,隐于江湖,各有妙思。此次雅集,倒真是该去走走了。”
细雨渐歇,玉兰花的香气愈发清甜。煜明见明轩衣襟上的草屑尚未拂去,便取过扫帚,帮他扫了扫。明轩却忽然从包裹中取出一个锦囊,里面装着几枚玉兰形状的玉佩。“这是我请山下的匠人刻的,”他说,“一枚送与兄台,一枚我自佩着。日后若分隔两地,见这玉佩,便如见对方,共赏这玉兰之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