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一十五章 桑林月魄
一、桑野初月·惊鸿照影
戊申年七月既望,煜明与子墨携着竹榻往城南桑林纳凉。暮色未褪时,桑叶的青气混着露水蒸腾,远处村落已燃起几点昏黄灯火。子墨忽然驻足,指着桑林深处道:"看那里!"
月光初升,一位蓝衣女子立在桑枝间,广袖垂落如流泉,眸光凝着清露般的幽思。煜明心中一动,忽忆起前日收到的《月林凝思》诗稿:"蓝裳美女立桑林,大眼凝光意自沉"——眼前景象竟与诗中画面分毫不差。
"莫不是画中仙子落了凡尘?"子墨压低声音,袖口拂过桑叶,惊起几只萤火虫。女子似有所觉,转身隐入更深的桑林,唯有月光在她衣袂上镀了层银边,恍若"月色倾辉如练洒"的活注脚。
二、凝思·叶尖霜痕
两人在老桑树下铺开竹席,子墨摸出个葫芦晃了晃:"冰镇酸梅汤,可抵'叶尖泛白似纱侵'的清冽。"煜明接过饮了一口,酸甜直透肺腑,忽见月光穿过桑叶间隙,在子墨衣襟上织出碎银般的图案,正应了"叶尖泛白"的妙喻。
"去年在姑苏,你记不记得那夜泊舟枫桥?"子墨忽然开口,"船头堆满新采的桑叶,月光落上去像撒了把珍珠粉,你当时说'此景可入《桑月赋》'。"煜明望着头顶交错的桑枝,忆起那晚江风携着蚕娘的歌声,他们就着月光在船板上写《桑赋》,墨汁未干便被露水洇开,竟成了幅天然的水墨。
"风摇翠影添幽韵",煜明指尖划过颤动的桑叶,"此刻桑林风声,比枫桥夜泊更添三分静意。你听——"话音未落,一阵夜风吹过,十万片桑叶沙沙作响,恰似远处佛寺的梵钟,又似故人案头翻动诗卷的声响。
三、桑林望月·流光溯影
子时三刻,月亮升至桑林顶端。子墨取出随身携带的奚廷珪墨,在澄心堂纸上随意勾勒:"碧衣娇女立林丘,双目含情望眼眸"——寥寥数笔,竟将方才女子的神韵捕了个正着。
煜明望着画中女子微蹙的眉头,忽然想起三年前子墨丧母那晚。两人坐在秦淮河畔的桑树下,子墨也是这般沉默凝眸,直到黎明时分才轻声说:"母亲常说,桑树叶落时,要记得给蚕宝宝留些暖枝。"此刻月光在子墨鬓角添了霜色,他笔下的"心底徘徊似水流",原是藏着许多未说出口的思念。
"你瞧这'月洒清辉披绿野'",煜明指着画中蔓延的银辉,"像不像我们在终南山见过的'月光瀑布'?那回你为了画月中山影,险些跌进山涧。"子墨闻言搁笔大笑,惊起几只宿鸟,扑棱棱的翅膀声里,桑叶上的露珠纷纷坠落,在纸上晕开星子般的墨点。
四、月夜美人·心期谁诉
更深露重时,子墨忽然从行囊中取出个紫檀盒,里面是半卷残绢。展开看时,竟是五年前煜明在洛阳桑林里画的《采桑图》:一位女子挎着竹篮,桑叶间隙漏下碎金般的阳光。"你当时题了'叶光熠熠映娇姿'",子墨指尖抚过绢上褪色的叶脉,"后来才知道,那是位替父采桑的农家女。"
煜明想起那日在洛阳城外,见少女踮脚采桑,竹篮里的桑叶沙沙作响,便忍不住就地写生。少女发现后,赠他一把新鲜桑葚,紫汁染得手指发亮。"独对银辉情暗许",他望着空中流云,忽然轻笑,"世人总道'情暗许'是儿女私情,我却觉得,那是对天地草木的拳拳之心——就像你我见了好景,总忍不住要画要写,生怕辜负了这月光桑影。"
子墨忽然取出两枚桑形茶宠,"去年用汝窑残片磨的",他往茶宠上浇了些酸梅汤,"一个叫'凝思',一个叫'望眸'——待明日找匠人刻上今日的诗,便算给这桑林留个注脚。"
五、忆昔·银辉守心
夜风渐凉,两人裹着薄毯仰望星空。子墨忽然指着银河方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观星吗?在江南老家的桑园里,你说北斗七星像把银勺,要舀尽人间诗料。"煜明点头,眼前浮现出十四岁的夏夜:桑果的甜香混着萤火虫的微光,他们躺在草席上数流星,约定将来要走遍天下桑林。
"静处无声情暗涌",煜明轻声念着诗中句子,忽然觉得这"情"字,原是无需言说的默契。就像此刻,子墨伸手替他拂去肩头落叶,他同时递过温热的茶盏,两人相视而笑,胜过万语千言。
六、印月·桑影成诗
寅时将至,月亮开始西沉。子墨忽然起身,从桑树上折下根枯枝:"我们来刻首'桑林月魄'如何?"说着便在松软的泥土上疾书:"银辉相伴守初心"——笔画蜿蜒如桑枝,又似流水绕过月光。
煜明跟着写下"与君同醉万重荫",枯枝划过泥土,惊起几只蛰伏的蟋蟀。两人望着地上的诗句,忽觉这桑林月夜,竟成了最大的诗笺,每片桑叶都是平仄,每缕月光都是韵脚。
"明日带些桑树种回竹露斋吧。"子墨用袖口擦去额角的汗,"待来年成荫,就在树下置石桌石凳,取名'双影轩'——你题诗,我画桑,再用桑汁调墨,必定能写出'叶光熠熠'的真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