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一脸茫然,眼神中满是不解,反问道:“什么情况?” 她确实难以捉摸对方话语中的具体所指。
干部目光锐利,紧紧地盯着肖英,仿佛要穿透她的内心,继续质问道:“我们正在南下进攻,而总司令他们却要北上。他们身为夫妻,难道就没有商议过什么事情?”
“首长们的事情我不知道,没有什么可汇报的。” 肖英神色镇定地回应,然而她的内心却已然泛起了细微的波澜。她清楚,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自己必须审慎地应对,容不得半点疏忽。
“你莫要忘了,当初派你去,是以秘书警卫的名义开展工作,同时还要密切监视他们,一旦发现他们有反对南下的举动,必须及时汇报。” 干部的语气陡然变得严厉,神情冷峻,“你不知道,总司令年事已高,思维僵化且老谋深算,至今都未能掌握他们反对南下的具体行径。你应该知道,曾参谋长、胡底科长便是因反对南下而被处理的。我郑重警告你,务必随时汇报。”
肖英闻言,心中猛地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但她的面容依旧沉稳,神色未改,保持着应有的镇定。 她慢吞吞地说:“我们不是正在南进吗?” 这句话,既是回答,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反问。她不想卷入这场内部的纷争,她只希望能够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成为监视他人的工具。那位干部听了肖英的话,脸色微微一变,但他没有再说什么。他深深地看了肖英一眼,然后带着卫兵离开了。肖英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复杂了,但她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她决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在那个偏僻的羌寨,篝火依旧在院坝中熊熊燃烧,跳跃的火苗映照着战士们疲惫却又坚毅的脸庞。
肖英凝视着那位红军干部与卫兵渐行渐远的方向,内心犹如翻江倒海,复杂的情绪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深陷一场错综复杂的旋涡之中。康大姐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捕捉到了肖英的异样。她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肖英身旁,轻轻地将手搭在肖英的肩膀上,以温和且关切的口吻问道:“孩子,发生什么事了?”
肖英缓缓抬起头,望着康大姐那满含关怀的面容,短暂地迟疑之后,便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她。康大姐静静听完,眉头不禁微微蹙起,眼中瞬间闪过一抹忧虑,但她很快便平复了情绪,神色重新变得温和。随后,她拉住肖英的手,朝着熊熊燃烧的火堆走去,两人缓缓落座。
康大姐伸出手,那双手温暖且有力,仿佛能将无穷的力量注入肖英的心底,让原本内心慌乱的肖英逐渐镇定下来。“孩子,别把这事放在心上。” 康大姐轻声宽慰着,她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在这静谧的夜里,传递出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他们并不了解总司令。”
康大姐说完,目光望向远方,眼神中满是对往昔的追忆,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回到了那波澜壮阔、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峥嵘岁月。“总司令曾是护国军少将。”康大姐语气平和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庄重,缓缓说道,“他在军中已是高官厚禄加身,未来的仕途一片坦途。然而,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团炽热的火焰在燃烧,那是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他毅然舍弃了这一切,远赴欧洲探寻真理。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一直追寻的答案,并庄严地加入了党组织。”
肖英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目光紧紧锁定在康大姐身上,眼神中满是专注,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她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勾勒出总司令年轻时那意气风发、壮志凌云的形象。在她心中,那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年代,就像一片黑暗的深渊,而总司令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出那样的决定,无疑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与担当,这让她深感震撼。
康大姐神色凝重,缓缓开口:“回国之后,总司令立刻投身于兵运工作。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热情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就像一颗炽热的火种,在黑暗中燃烧,试图点燃整个大地。”她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后来,他毅然参加了南昌起义。然而,命运却对起义部队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尽管战士们英勇奋战,但起义部队最终还是遭遇了挫折,走向了失败。但总司令并未被这沉重的失败打倒。他带着仅存的余部千把人,如同坚毅的勇士,毅然踏入赣南的土地,组织农民武装,继续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康大姐的声音微微颤抖,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对往昔苦难的深刻铭记。她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那是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感怀,也是对革命先辈们的崇高敬意。“那些日子,真的太难了。”她感慨道,“缺衣少食的困境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每一个战士的身上;而时刻防备敌人围剿的紧张与危险,就像一把高悬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然而,总司令自始至终身先士卒,引领着战士们在赣南的广袤土地上,点燃了革命的星星火种。此后,他果断率部奔赴井冈山,与毛委员会师。那一刻,两支怀着共同理想与使命的队伍汇聚在一起,宛如两条奔腾的江河合流,势不可挡。他们共同成立了红军,建立起了苏区。这是革命征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象征着革命力量的壮大与凝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