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东汉兴平元年十月十五】
【叮——签到成功,获得“速食米糊(100kg)”】
下一刻,王镜手中出现一袋速食米糊,扯开袋口,雪白色的粉末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这不是麦粉,不是豆屑,更不是东汉人熟悉的任何一种粮食。
一百公斤。若是精米,不过勉强够百人一餐;若是掺了麸皮的粗粮,或许能撑三日。
可这“速食米糊”……五十克便能泡出一碗稠粥,抵半日饥。
一百公斤,就是两千人份的活命粮。
这轻飘飘的米糊,若用得巧妙,就能变成钩住人心的饵……
随后,她把东西收入了系统空间,打算留待日后使用。
……
晨起后,王镜换下戎装,着一袭素色深衣,轻装简从去往弘农杨氏祖宅。
杨府朱漆大门紧闭,唯有两侧的石狮静默矗立,狮首微昂,似在审视来人。
亲卫上前叩门,过了一会儿,侧门开启,一名老仆探头,见来人甲胄鲜明,先是一惊,又见王镜素衣而立,气度不凡,丝毫不敢怠慢,连忙入内通报。
不多时,中门大开,杨家几位族老亲自出迎。为首的老者须发斑白,面容肃穆,目光在王镜身上一扫,最终停在她腰间那组玉佩上,神色微动。
如今弘农郡风云变幻,丹阳兵强势入驻,城中守军尽数易帜,此地早已成了靖侯王镜的辖境。
坊间传言纷纷,都说这位年轻女侯手段凌厉,连盘踞多年的豪族都不得不俯首。老者心思一转,便猜出了眼前之人的身份,当即领着众人躬身下拜。
“不知贵客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王镜的母亲杨荔,乃是弘农杨氏嫡女,与当今家主杨彪一母同胞。论血脉,王镜亦是杨家的外孙女,可如今她手握重兵,威震一方,谁敢真以寻常亲眷之礼相待?
老者心中踌躇,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才妥当。若称“君侯”,未免显得生分;可若真当她是寻常晚辈,又无人有这个胆量。
众人屏息凝神,生怕一个不慎触怒了这位杀伐果决的女侯。
就在气氛微凝之际,王镜淡然一笑,抬手虚扶:“诸位不必多礼,本侯今日前来,不过是探望外祖母,叙一叙家礼。”
此言一出,众人心头一松,紧绷的神色也缓和了几分。看来此行并非公事,而是私访探亲,总算不必战战兢兢应对。
老者连忙侧身引路,恭敬道:“君侯请随老朽入府,老夫人若知您来了,必定欢喜。”
王镜微微颔首,迈步向前。
众人连忙簇拥着她向内院行去。
……
内院,寿安堂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端坐主位,手中佛珠微微发颤。她已年过七旬,面容慈祥却带着久居高位的威严,正是杨彪、杨荔之母,王镜的外祖母。
当王镜踏入堂内时,老妇人手中的佛珠突然断了线,檀木珠子噼里啪啦滚落一地。
老夫人颤巍巍起身,拄着拐杖朝王镜走过来,声音发抖:“像……太像了……这眉眼……和荔娘当年一模一样……”
王镜缓步上前,微微颔首:“外大母安好。”
老妇人一把搂住她,手指轻轻抚上她的脸颊:“孩子……这些年不见,已经长这么大了……”
老妇人叹息:“当年你母亲嫁去王家,我们便该多照拂,可长安之乱后……说到底,终究是杨家这些年亏欠了你母亲……”
她垂下眼帘,轻声道:“外大母言重了。乱世之中,生死尚且难料,何谈亏欠。”
老妇人拉着她在身旁坐下,细细端详着这个素未谋面的外孙女。
那眉眼间的神韵,让她恍惚间仿佛看见了当年那个执意要嫁去王氏的倔强女儿。
老妇人哽咽着问道:“你母亲如今一切可好?”
“母亲在江东颐养天年,一切安好,只是山高水远路途不便,才未能回来看您。”
老妇人听罢,这才放下心来。她颤巍巍地起身,走到内室的雕花木柜前,从最底层取出一个锦缎包裹的小匣子。
她将匣子递给王镜,颤声道:“这是荔娘小时候最喜欢的首饰……劳你带回去给她,就说…就说为娘很想她…”
王镜接过匣子,轻轻打开,只见里面是一对做工精致的金丝蝴蝶发簪。
她合上匣子,声音轻柔:“母亲见到这个,一定会很高兴。她常说,小时候最喜欢在院子里扑蝴蝶,外大母总说她不似个大家闺秀。”
老妇人闻言,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她紧紧攥着王镜的手,力道大得惊人:“好孩子…好孩子…”
……
暮色渐沉,王镜的马车缓缓驶离杨府。
她靠在软垫上,指尖轻轻拨弄着金丝蝴蝶簪,打算派人将它送回江东杨夫人那里。
与此同时,王镜回想起杨老夫人最后对她说的话。
“镜儿,你如今权势滔天,可常言道树大招风。杨氏虽不掌兵,可在士族中仍有声望。你往后若有需要,杨氏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如今王镜已然站在了权力的巅峰,无论杨家此番示好是真心实意,还是出于利益考量,都必然会极尽所能地与她交好。
杨家满心期望,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利益纠葛中,王镜能顾念血脉亲情,对杨氏多加照拂,甚至在仕途上给予助力。经此一番往来,杨家与王镜之间的纽带无形中愈发牢固。
这正是王镜所期盼的结果。
当下,张济张绣归顺,杨氏示好,弘农局势已定,就只等献帝东归了。
喜欢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