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女护士,遭遇45岁的中年实权的疯狂玩弄,半年余,女孩发现自己已是残花败柳,却一无所获,遂起杀机。
【案发现场 惨不忍睹】
“110吗?有人杀人了,杀人犯刚才开车跑了,你们快来呀!”
1998年9月的一个夜晚,中原省城110突然接到一位中年妇女,声音颤抖的报警电话。
接警后,负责重大刑事案件的市刑警大队的侦技人员,在很短时间内就赶到了案发现场,和平路和解放路的交汇处。
现场围满了人群,民警立即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
现场的情景惨不忍睹:一个身穿讲究的中年男子倒在血泊中,脑浆砰裂,颈脖处被人用利器割断,已无生命体征。
民警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同时现场的技术人员立即进行现场勘查,另一组同时走访目击者和报案人。
警方很快找到了那位报案的大姐,一个50岁上下的周女士,她亲眼目睹了整个凶杀过程,像是受到了不小的刺激和惊吓,手一直抖个不停。
她一个人不敢直视,静静地蹲在花坛的一角,手里牵着一条小狗。
薛女士是一所大学的教职员工的家属,每天晚上出来遛狗,这天她正站在花坛边,偶然近距离目睹了整个案发过程。
“大姐,请您详细描述一下您看见的情况。”民警首先找到报案人了解第一手证据。
“当时,我看见停在路边的一辆白色的小车,驾驶门突然被人撞开,急速冲出来一个男人,他一边用手捂住右边的颈脖子,一边惊叫,那声音听了很瘆人。”薛大姐看到警察后,心里平复多了,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
“他一边跑,一边用一块毛巾紧紧捂住颈部的血液,估计是脖子被人划伤了。”
“接着从后排的左边又跑出来一个身材很高的男人,这个男人年龄比前面那个要小许多,他一边追着前面的男人,一边从路边捡起了一个大砖头,径直朝前面的男子的头上猛地砸去。”
薛女士显然是希望把看见的情况,赶紧说给警察听,以免耽误了抓凶手的时机。
“那前面的男子为什么不快速躲避?”警察问道。
“因为他已经受伤了,速度明显没有后面的人跑得快,跑了十多米就被砸倒在地,连续砸了4、5次。”
“当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吗?”民警想找到更多的目击者,以便于掌握更多有利于破案的信息。
“还有两个听见他呼救,赶紧跑了,好像怕惹上麻烦。”
“他们的长相您看清了吗?”这一点很重要,如果看清了凶手模样,侦破少走弯路。
“天黑,看不清楚,我只看见凶手砸倒这个男人之后就向那辆车跑去,然后驾车快速离开了,就这些,哎呀,好吓人喔!”
【勘验】
现场技术人员经过勘验,致命伤就是后脑被砸坏,颈脖大动脉被利器割断,被害者在边跑的过程中,还在一边紧急自救,想阻挡血液的喷流,似乎此人懂得一些医疗救护常识。
为什么凶手会选择这个地方作案?民警感觉很困惑,这里虽然比较偏僻,但不到100米就是警官学校,而且检察院也就300米开外,民警判断,这个案犯很可能是个新手。
被害者颈部动脉血管被切开,但是并不深,也可以印证案犯是新手的推理。
从被害者的衣着来看,应该是一个有品位有档次的男人,现场有懂行的民警说,就这一根皮带价格不少于一万元,是一种国际品牌,一般人看不出来其真实价值。
眼镜,手表,鞋子都不是本地的高档产品,而是国外知名品牌的奢侈品,价格不菲,而这些物品不是有钱就一定能买得到的,还需要花一番心思。
由此推断,死者是一个富裕很有品味的人,很可能是一个高学历的精英人才,像这样一个中年才俊会和什么人有仇?
民警一时无法找到一个合乎逻辑的答案。
案发后半个小时,刑警们收到一个派出所的信息反馈:一辆白色的本田轿车被人在郊外焚烧,干警们立即前往现场了解,查看发动机号后,发现车主是一个叫方庆洋的男人。
通过车辆户籍照片信息对照,此人正是被害者,因为他的下巴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而且都戴有一副类似的高档眼镜。
【密访】
在案发现场的草丛里,警方已经找到当时他散落的手机,钱夹子,手机里面的通讯录和钱包里的名片很快就确定了方庆洋的真实身份。
此人竟然是一个外籍华裔,本市有名的医学权威,据说方庆洋与在M国的妻子离婚后,选择回国担任博士生导师,又去省中心某大医院挂职。
因为名气和学历很高,而且有医学发达国家的从医经历,到医院就职时,院长对他很是重视,也给医院树立了一张无形的名片。
1996年刚来时,医院就给了他一个人事处长的职务,当时,方庆洋43岁,一直单身状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