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爹……这房子真大,比我们以前的房子还要大。”
上午热热闹闹地办好了暖房酒,周安一家就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家。
现在没了外人,周来福几人兴奋得不行,在房子里这儿瞅瞅那儿看看,逛了个遍。
房子是四合院的样式,地基是用方方正正的大青石一块一块垒起来的,看着就特别结实。
正房在北边,又高又宽敞,采光好得没话说。
门窗都是厚木板做的,崭新崭新的,窗棂上还雕着精美的花纹,糊的窗纸雪白雪白,太阳一照,屋里亮堂堂的。
屋里的大梁又粗又直,用榫卯的法子连接得严严实实,凑近了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木头清香味儿。
屋顶铺着新青瓦,一片挨着一片,整整齐齐,在阳光的映衬下,泛着暖暖的光。
东西两边的厢房稍微小一些,可布局也很讲究。
屋顶的斜度刚刚好,不管是下雨还是下雪,都能顺顺当当流下去,看着既古朴又好看。
院子里新铺了石板路,每块石板都铺得平平整整,严丝合缝。
角落里有一口新打的井,井沿被磨得溜光,泛着淡淡的石头光泽。
院门口有两扇大木门,关得紧紧的,门上的铜门环亮闪闪的,用手一敲,“咚咚”直响。
整个建房子的过程,周安担心他现代人的想法,会让这房子看着不伦不类。
所以建房子的时候,他基本没怎么吭声,就提了一个要求,多建几个厕所,还做成现代乡下那种样式。
主要是这么久了,周安实在是接受了不了,这古代的茅房,乡下那种就挖个坑,上面搭几块木板,一不小心人都能掉进去的那种。
厕所在房间里面,周来福满心好奇,推开一扇厕所门,脑袋伸进去瞧。
这一瞧,眼睛瞪得溜圆,兴奋地扯着嗓子喊:“爹,这茅厕可真不一样。”
周来福蹲下身,模仿着使用的样子,嘴里不停地啧啧称奇:“真妙啊,爹,您从哪儿琢磨出这玩意儿的?”
“小孩子家,问那么多干啥,”要回答只能撒谎,但谎撒得越多越容易戳破。
不想让周来福继续追问下去,周安没好气地说道,“你这姿势像什么样子,还不快给我站起来。”
两人的动静,一下子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
大家都对这新茅房好奇得很,连忙跑过来凑热闹。“原来这厕所是这个样子啊。”
周安就怕大家又追问这厕所的做法。
沉着脸,提高了音量:“就一个茅房,有啥好看的,这么多人围在这儿,传出去不让人笑话,还不快都给我站起来,以后想看随便你们看。”
周大牛、周铁根、周翠、裴逸安、李杏这些听话的,立马就站了起来,就周来福和周墨轩还蹲在那儿看得入神。
周安心里清楚,这两个家伙肯定会越问越多,到时候自己可招架不住。
干脆转身,快步朝着厨房走去。
周安一走,其他人赶忙跟了上去。
就剩周来福和周墨轩两人还蹲在那儿,两人互相嫌弃地瞥了一眼。
“都怪你,要不是你非得蹲在这儿,爹也不会发火。”周来福埋怨道。
“关我什么事,周来福你少在这儿给我乱扣帽子,”周墨轩气得脸都红了。
周来福懒得搭理他,站起身,大步离开了。
周墨轩气得直跺脚,喊道:“周来福你有本事别走,咱们说道说道。”
“我没本事,”周来福头也不回地回了一句。
这不赖皮话,把周墨轩气得直冒烟。
厨房里,崭新的灶台砌得方方正正,周安特意让人打造了多眼灶,能同时煮好几样东西。
周铁根拿起锅铲,比划着炒菜的动作,脸上满是笑意:“以后做饭可就方便多了,这大灶火旺,饭菜熟得快。”
李杏嘴角上扬,眼里都是欣喜:“谢谢爹,这下做饭可省心多了。”
周安看着李杏,笑着摆了摆手:“都是一家人,说啥谢不谢的,往后日子还长着,这厨房好用,大家都能吃得舒心。”
正说着,周翠也凑了过来,眼睛亮晶晶地打量着灶台上的各种新厨具,拿起一个漏勺好奇地摆弄:“爹,这玩意儿看着真新鲜,以前都没见过。”
周安耐心地给她解释漏勺的用途,周翠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惊叹。
周大牛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感慨。
想起以前一家人艰难逃荒的时候,那时候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他还以为往后都得租又破又小的房子住。
如今有了这么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厨房,感觉就像在做梦一样。
下意识走到周安身边,声音里带着几分激动:“爹,多亏有您,咱们家才有今天这好日子。”
周安拍了拍他的肩膀:“这都是一家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往后咱们接着好好干,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周铁根、周翠几个人也跟着说道:“爹,多亏了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