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在府中。”赢峰话音未落,就被曹长钦打断。
“我要同行,你孤身面对三位上榜强者,即便你能力超群,也难保周全,所以我必须陪你。”
赢峰停下脚步,眉头紧锁。
“你并非我秦国之人,且两国尚未交战,你不该随行。”
曹长钦闻言却笑意盈盈,轻摇手中折扇,姿态从容优雅。
曹长钦曾受过赢峰赠剑相助之恩,这份恩情一直铭记于心。
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是赢峰的出现如同一道光,为他带来勇气与希望。
另一边,赵希传结束竹林闲游,回到龙虎山的道观中。
感受到温暖阳光后,他决定下山散心。
这一趟下山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也对休晓一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到一处庭院,赵希传遇到了休晓的两个儿子——休风年和黄蛮儿。
他慈爱地询问黄蛮儿的名字,但孩子似乎对他有些抗拒,紧握着兄长的手不放。
尽管注意到这一细节,赵希传仍保持微笑,并将注意力转向休风年。
他一眼便认定身旁瘦弱的黄蛮儿将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徒弟。
休风年察觉到弟弟的畏惧,紧紧握住他的手。
当赵希传将目光投来时,年幼的休风年毫不示弱地抬起了下巴。
“在询问别人姓名前,不是应该先自我介绍吗?”
赵希传微微一笑,对眼前这个孩子的机灵感到几分欣赏。
“我是赵希传,龙虎山上的一位普通道士。”
听完这句话,休风年皱起眉头。
他对所谓的龙虎山和道士毫无概念,只是默默拉过弟弟,退开几步。
尽管对方穿着道袍,但他总觉得此人不可信。
尤其是想到这道士似乎对弟弟有所图谋,休风年更加警觉。
……
休风年年纪虽小却如此警觉,让赵希传略感惊讶。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使声音柔和些。
“既然我已表明身份,你们是否也能告知姓名?”
休风年迟疑片刻后回答:“我叫休风年,他是黄蛮儿,都是西凉王休晓的儿子!”
为了震慑赵希传,休风年特意提到父亲的威名。
然而,此举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倒激发了对方的兴趣。
赵希传嘴角微扬,眉眼带笑。
没想到这两个孩子竟是那位被称为‘人屠’的休晓之子。
……
“即便知道你父亲的大名,我也丝毫不惧。”赵希传说道,“我看令弟与我甚是有缘,不如让我收他为徒如何?”
此言一出,黄蛮儿赶紧躲到休风年身后。
年纪尚小的他一直依靠兄长生活,对休风年格外依赖。
即便年幼无知,黄蛮儿也察觉到面前的白须老者有带走自己的意图。
想到可能与兄长分离,他内心抗拒。
不仅是黄蛮儿不愿,休风年本人也不愿如此安排。
“无论你是真是假,都别想带我弟弟走!”休风年语气强硬,“我家父亲可是西凉王休晓,不是可以随便欺凌的角色!”
面对休风年的言辞,赵希传显得从容淡然,他微笑抚须回应:“今日离去,你们不妨深思。
明日再来时,望能改变心意。”
话毕,赵希传转身瞬间消失无踪。
休风年怀疑自己是否眼花,揉眼确认后仍感难以置信,直到黄蛮儿拉住他的手,才惊醒过来。
此事件引发九州热议,话题聚焦于黄蛮儿的身份。
有人质疑西凉王妃仅育有一子的说法,推测黄蛮儿或为双胞胎之一,亦或是养子。
众人疑惑为何赵希传独选这个体弱貌衰的孩子为徒。
与此同时,正德皇帝也在宫中关注此事,对金榜上的瘦小身影感到困惑。
他不解为何龙虎山道士如此执着于收这样看似普通的少年为徒。
黄蛮儿虽是人屠休晓之子,但赵希传若想寻找更佳的徒弟并非难事。
朱厚照对此心生疑惑,曹正淳却敏锐察觉并主动解答。
朱厚照对曹正淳迅速洞察其心思感到惊讶,曹正淳则表现得十分谦逊。
他声称只是提出自己的浅见,朱厚照催促其直言。
曹正淳从习武者的角度分析,指出黄蛮儿看似虚弱,实则极具潜力,经过培养有望超越吴苏。
朱厚照听后深以为然,认同了曹正淳的观点,认识到不应仅凭外表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随后,他想到另一个疑问:休晓次子为何名为黄蛮儿。
在咸阳宫内,嬴政也对这一问题感到困惑。
他推测这个名字可能源于黄蛮儿的外貌特征,就像休风年的名字曾由吴苏定下一样。
若非这孩子并非休晓亲生而是被收养的,不姓徐倒也说得过去。
但休风年对他的态度,怎么看都不像没有血缘关系的模样。
这让嬴政愈发好奇赵希传接下来的举动,以及黄蛮儿的真实身份。
……
大秦王朝的九皇子府内,一群女子聚集在门口,凝视着金榜上的画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