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诚参与过一期曼巴学院,回忆起当时科比的讲话方式,开口问道:“孩子们,你们认为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天赋是什么?”
“臂展……”“弹跳……”“投篮……”“速度……”
小球迷们争相回答,声音纷乱不一,偶尔能听清楚一两个答案。
甄诚等孩子们话音落下以后,开口说道:“你们说的都很重要,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球商。任何人都不能只吃老本,想清楚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他看了下认真听每个字的孩子们,问道,“臂展比身高长的人举手。”
寥寥无几。
“臂展是篮球天赋中的一部分,有些许影响。国人大多身高与臂展相差无几,由于这个原因,就打不好篮球吗?答案是否定的。”
“怎样才能打好呢?”一位戴着白边塑料眼镜的孩子发问。
“投篮技术常见的有两种,一种被称为一段式,另一种被称为二段式。”
孩子们仰着头,认真听讲。甄诚忽然有种正在上课的感觉,继续讲述:“一段式被通俗的称为踮投,基本不跳,依靠出手速度和特殊节奏完成投篮,使用这种投篮的是马刺的吉诺比利和凯尔特人的皮尔斯;二段式投篮在美职篮更常见,乔丹、科比等球员都使用这种,先高高跳起,再在最高点将球投出去。”
孩子们像进了博物馆,听新奇的观点,异常专注。
“第一种投篮方式,需要仰赖独特节奏。第二种,则是要用到出类拔萃的弹跳和臂展。这两种投篮方式,其实都不太适合国人。”
“我们为什么不适合用呢?”
“首先,国内训练系统不完善,球员基本功不够扎实,对抗也上不去。这种状况下,想依靠节奏找机会,无异于天方夜谭。第二种投篮方式建立在弹跳和臂展之上,更是难以达成。到了国际赛场,由于跳得不够高,臂展不够长,往往会发生被封盖的情况。”
“那怎么办呢?”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姑娘想到被封盖的场景,脸蛋泛红。
甄诚笑道:“库里身高1.91米,臂展1.92米。他的投篮几乎很少被盖,即便顶着人投,也是如此。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孩子们习惯听从教练指导,很少去独立思考。这是国内教育的固有模式,很普遍。
“因为出手快。他和我的投篮动作一样,都是在起跳过程中执行出手动作,等跳到最高点时没二段式的那个停顿,速度要快上零点几秒。”
“零点几秒也会有影响吗?”
“影响很大。我在美国打球,那里的球员们速度太快,零点几秒很可能会影响到进攻成功率。国际赛场同样如此,这也是很多球员打完世界赛回来改投篮姿势的原因。”
孩子们听着甄诚的话,嘴巴张得很大。他们没听体校教练讲过这些,有点难以接受。
“除了更换投篮姿势,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找到自己的风格。”甄诚想起小时候的事,微笑说道,“我以前就是找不到适合的路,最终将所有技术动作都练了,这最终使我成为现在的我。”
“如果孩子们不能做到全能呢?”这是一位学生家长问的问题。
甄诚知道有部分技术动作依赖球感,另一些建立于平衡能力,也有需要球商的结合动作。这些都兼备者,才能成为全能球员。
他是天选之子,所有优点都有。普通人还是多数,专精某种技术更为现实。
“基本功是重中之重。这就像地基,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盖起摩天大厦。天赋和努力是决定楼能盖多高的决定因素,你们能进篮球体校,至少有点天赋,努力和正确方向是变好的途径。”甄诚不知道这么说会不会过于难以理解。毕竟他不是教练,也不是教师,摸不清孩子们能理解多少。
孩子们向甄诚投来崇拜的目光。他们没有理解全部内容,不过还是领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教学。
家长们用手机录下视频,准备回去以后观摩,试着更多了解篮球,以便教育孩子。
篮球电影《卡特教练》强调学生球员的生活中,学习优先于篮球,协调好两者平衡,是学生要做到的事。
甄诚是职业球员,能靠着篮球吃饭。即便如此,他也读完了大学,拿到北海大学历史和心理双学位。
理论讲完,自然进入实践环节。
比起空口说白话,甄诚更擅长打篮球。他教给了小球迷一些不伤害身体发育的简单实用训练动作——这些动作都是昨天晚上睡觉前整理出来的。
甄诚是科比球迷,认为“曼巴精神”可以沿用到各处。既然打算搞公益训练营,就要搞得像样,尽全力做到最好。
这种心态是他始终不断求索,试图变得更加出色的动力。
傍晚来临时,甄诚不辞辛苦,将所有篮球都签上了名,送给参加训练营的孩子们。他认为这可以在他们心中埋下篮球的种子,或许能生根发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