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也随之隐没在空气中,只留下无尽的余韵在会场中盘旋,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墨云疏缓步而至,银竹胸针与安笙徽记暗合,步履铿锵如战鼓。她以金石之音叩问夏至:"蓝图纵有千钧力,不抵市场一分浪。'深根'固本之说,可经得起十年血雨?"
这番话如同冰针,精准地刺向了当前最核心的矛盾。
会场的气氛瞬间凝滞,连空气都仿佛停止了流动;人们的目光纷纷聚焦在夏至身上,有担忧,有期待,等待着他的回应。
前排,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竹制笔。
笔杆上的凉意让他稍稍镇定。
夏至却从容地侧身,示意众人看向头顶的竹海:
“竹的清雅,并非脆弱的象征,而是内蕴的秩序与韧性。”
他指向其中一节翠竹——那竹节分明,线条流畅,表皮还带着自然的纹理。
“每一节的生成,都是下方积蓄力量到极致后的必然突破,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同我们攻克的一个个技术难关。”
“‘深根计划’不是凭空而来。”
“它是我们三年来基础突破的凝结,是无数个日夜在实验室里的奋战,是一次次失败后的重新站起。”
“更是我们团队精神的根系——
有邢洲的严谨,为每一个技术细节把关,哪怕是 0.01 毫米的误差都不放过;
有韦老的哲思,为我们指引方向,在迷茫时点亮明灯;
有林悦的防御,守护我们的安全,构筑坚不可摧的壁垒;
还有在座每一位的精进,共同铸就了今天的安笙。”
他转头看向墨云疏,眼神坦荡,没有丝毫闪躲:
“市场的风浪,我们心怀敬畏,却从不畏惧。
竹遇风雨,会顺势俯仰以卸力,懂得变通,而非一味强硬对抗;风雨过后,依旧挺拔如初,甚至更加坚韧,竹身的伤痕反而成了成长的勋章。
这份柔韧,便是我们的底气。
安笙求的是万年长青,而非一时的繁华。
这样的根基,不知能否入墨女士的法眼?”
墨云疏审视着夏至,又看了看头顶那片仿佛有了生命的竹海,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考量。
随即,她嘴角的笑意添了几分真切的欣赏,微微颔首,转身落座:
“那就拭目以待。”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如同淬火一般,让“竹魂”在考验中更显坚韧,也让在场的人对安笙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少人眼中都多了几分认同与期待,后排传来几声低低的赞叹。
——
会场角落的茶席旁,韦斌正专注地侍弄着一把紫砂壶。
壶身上雕刻的竹纹栩栩如生:竹枝挺拔,竹叶舒展,叶脉的纹路都清晰可见,透着一股雅致的韵味。
壶盖内侧刻着一个“守”字,是他亲手所刻,寓意坚守初心。
他先用热水烫过茶壶,壶身瞬间腾起白雾;再放入茶叶,动作行云流水,一丝不苟,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滚烫的茶汤注入白瓷杯,升腾的热气在空中凝成一片淡淡的竹叶形状,旋即又消散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却在空气中留下了淡淡的茶香。
“好茶如竹,”他将茶杯轻轻推给身旁的毓敏,语气平和,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需沉心静气,方能厚积薄发,品出其中真味,急躁不得。”
毓敏轻抿一口,感受着茶汤在舌尖的醇厚与回甘,缓缓点头:
“无声惊雷……这话深得安笙风骨,也道出了科技发展的真谛。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如同拔苗助长,最终一无所获。”
——
“夏总今日所言,确实掷地有声,让人振奋。”
毓敏话锋一转,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
“但‘深根计划’投入巨大,涉及的技术难题众多,每一个都如同拦路虎;市场又变幻莫测,竞争激烈,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如此重负,恐怕会成为安笙难以承受的拖累,甚至可能让安笙陷入困境,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韦斌提起茶壶续茶,热水在壶中翻滚,茶叶在水中舒展,释放出更浓郁的香气。
“安笙如这杯中的茶,唯有经历沸水的冲泡,才能激发它全部的潜力,释放出最浓郁的香气。温室里长不出参天竹。”
“‘深根计划’并非蛮干。
邢洲设计的架构留有充分的缓冲空间,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像竹身的竹节一样具有弹性;林悦的‘竹节’防御系统也能及时补位,保障计划的顺利推进。
这便是技术层面的柔韧。”
他望向台上从容不迫的夏至,眼中带着赞许,目光深邃:
“而精神层面的柔韧,则在人心之中。
夏至刚才应对自如,不卑不亢,正是竹那种外柔内刚的品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每一步都如竹生长一般,步步坚实,不急于求成,也不畏惧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