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层层浸染着天际。月光如水,银辉倾泻在新安城斑驳的城墙上,为这座新城披上一层朦胧的纱衣。
砖石缝隙间,几株顽强的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朱文正揽着谢君瑶的肩头,玄色锦袍被海风掀起一角,露出腰间半旧的玉佩——那是早年母亲留下的物件。
玉佩温润的光泽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每一道细微的纹路都承载着往昔的回忆。
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将他的长发吹散,几缕发丝贴在刚毅的脸庞上。
远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水墨画卷,他望着这片广袤的土地,深邃的眼眸里跳动着炽热的光。
群山连绵起伏,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雄浑,山顶缭绕的云雾好似仙人遗落的轻纱,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看这绵延的山脉,君瑶。"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指腹无意识摩挲着玉佩,"你随我来此,怕是也没想到会有这般天地。"
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又饱含着对未来的憧憬。
谢君瑶倚在丈夫身侧,月白襦裙与夜色相融,发间茉莉暗香浮动。
她的身姿轻盈柔美,宛如夜空中最皎洁的明月。
月光洒在她的脸上,勾勒出精致的五官,眉眼间尽是温柔与信任。
她顺着丈夫的目光望去,轻声道:"妾身记得,王爷在船上绘制舆图时,连茶凉了都顾不上喝。"
话语中满是心疼与宠溺。
说着,指尖轻轻拂过他鬓角新添的几缕头发。那几丝白发在月光下格外刺眼,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勋章,见证着他为这片土地付出的心血。
朱文正侧头看向妻子,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等建起新城,定要给你修一座更大的园子,种满长安的牡丹。"
他的眼神温柔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繁花似锦的园子。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咚——咚——咚",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他的神色又凝重起来,"只是前路艰难,这'英王国'的名号,还需用血汗来铸就。"
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沉重,但更多的是坚定的决心。
次日清晨,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渐渐驱散了夜的黑暗。
议事厅内檀香萦绕,袅袅青烟在晨光中缓缓升腾,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朱文正身着玄色蟒袍端坐在主位,蟒袍上的金线绣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腰间玉带扣碰撞出清越声响。
厅内高悬的"天下大同"匾额墨迹未干,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匾额上投下细碎的金斑。
匾额下方,群臣整齐排列,神色肃穆,等待着重要时刻的到来。
"诸位!"他猛地起身,袍角扫过案几,震得茶盏轻晃,"从今日起,这片东荒大陆,正式命名为大明英王国!"
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整个议事厅,充满了威严与霸气。
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全场,"我们不是流亡者,是要在这里竖起大明的旗帜!"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洞察一切。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轰然起身。马和激动得胡须微颤,率先高呼:"愿为英王效命!"
声浪如潮,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落下。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激情与忠诚,仿佛已经做好了为英王国奉献一切的准备。
毛骧按剑而立,古铜色的脸庞涨得通红,脖颈青筋暴起:"末将愿随殿下踏平一切阻碍!"
话语铿锵有力,展现出一名武将的英勇无畏。
待喧哗稍歇,马和展开丈余长的羊皮地图,干枯的手指重重戳在某处:"殿下请看!此处铁矿带绵延百里,矿脉露头处泛着赭红色,储量惊人!更妙的是......"
他突然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往东三十里便是天然良港,水深足以停泊百艘巨舰!"
语气中难掩激动与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英王国繁荣昌盛的未来。
朱文正瞳孔微缩,指尖沿着地图上的山脉轮廓滑动:"以新安城为中枢,铁矿处建'铁壁城',煤矿区立'炽焰城',港口设'通海城'。"
他的思维敏捷,目光长远,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英王国的未来。
他猛地抽出腰间玉柄短刃,在地图上划出三道红线,"再修三条官道,要能并行八匹战马!"动作干脆利落,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
话音未落,一名偏将急步出列,铠甲碰撞声清脆。
他面露难色,抱拳时指节发白:"殿下,光是筑城所需青砖,便要烧制百万块。人力、物料......"喉结滚动两下,"国库怕是......"声音中充满了忧虑与无奈,现实的困难摆在眼前,让人倍感压力。
"所以才要另辟蹊径。"朱文正忽然笑了,负手踱步时靴跟叩击地面,"此地原住民繁多,我们要建城,正需劳力。"笑容中带着一丝狡黠,仿佛已经胸有成竹。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用盐巴、生铁换他们的劳役,再教他们烧制琉璃瓦——这买卖,不亏!"眼神坚定,语气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计划成功实施的场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