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永昌侯所说乃是老成持国之言,不应处罚,甚至还该褒奖啊,”朱标见状,立刻为蓝玉求情道。
“该死!推出去砍了!!!”朱元璋低吼了一声。
听到朱元璋的惩罚,那户部的陈通自然洋洋得意,看来是自己揣摩对了龙心,怕是以后便要飞黄腾达,平步青云,说不得以后户部尚书的位置,自己也能坐上一坐。
而蓝玉则是一阵发慌,这和自己想的有点不一样啊!
“咱说的是刚才那户部的狗官,没说蓝玉,把那狗官给咱推出午门外斩首,出的什么狗屁馊主意,还想让咱因为宝钞而斩杀百姓,咱先把你的九族砍了!”
“刑部大理寺共同彻查此人,咱怀疑此人是胡惟庸这逆贼的同党,在奉天殿上,就是为了霍霍我大明江山!”
朱元璋眼中带有怒色,这下轮到那陈通慌了。
至于蓝玉,则是松了一口气。
而太子看到父皇不是惩罚蓝玉,而是杀一个户部主事,也顿时放下了心。
“陛下,微臣都是为了大明啊,陛下,我错了,放过我吧,”陈通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停的朝着朱元璋磕着头,但朱元璋很显然看都不愿意看他一眼。
当今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立刻带着两名锦衣卫,把这个陈通拖出了奉天殿外,没过多久,奉天殿里的群臣,耳边皆是响起了一声惨叫,让人心中发毛。
特别是陈通那些在户部的同僚,已然开始双股战战,汗流浃背了。
如今看来
这位陛下已然是有些认可蓝玉的说法了,这样一来必然要彻查户部宝钞之事,可户部的官员能有几个干净的,光是私下里偷印宝钞这事,不少人可都是做过。
至于朱元璋,作为一代帝王,还是开国君主,朱元璋自然也是知错改错不认错,作为皇帝,怎么会有错呢?
“户部!”
“你们就是这样给咱当的差?就连蓝玉这莽夫都知道宝钞的事,你们户部上上下下几百号官员,就没有一个人拿出来告诉咱?”
“咱看你们是老太太过中秋,相思了!”
听到朱元璋的呵斥,当今的户部尚书杨思义颤抖着跪在地上,大喊道:“臣惶恐!!!”
“咱可没看出来你哪里惶恐,千万不要让咱查出来你们有什么不法事,不然咱的手段,你们最清楚!”
朱元璋从龙椅上起身,随后走下台阶,来到了群臣中间,看着站的笔直的蓝玉,老朱忍不住上下打量。
这是自己认识的那个蓝小二吗?
不应该啊!是不是被什么脏东西给上身了???
“上位,您别这样看着咱,咱又不是秦淮河的花魁,”蓝玉被朱元璋看的直发毛,忍不住吐槽道。
“呵呵……”
朱元璋收回了目光,“既然问题是由你提出的,那也应当由你来解决,给咱说说,关于这大明宝钞的弊端,应该如何解决?”
“若是说的不满意,咱还得惩罚你。”
“这……”蓝玉一时之间语塞,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他就只知道这个大明宝钞的弊端啊,解决的事陈长生并没有告诉他,自己这小脑袋瓜,怎么能想的出来?
见到蓝玉如此反应,朱元璋的心中跟明镜一样。
蓝玉估计是这两天碰到了什么高人。
提点了他几句,这才拿到朝堂上来说,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个时候卡壳。
“行了行了,站回去吧,咱还不知道你那仨瓜俩枣?”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此时已然心中怒气全无,甚至还想见一见蓝玉身后的这位高人。
当今朝堂之上,没有一个官员看得出来宝钞的弊端,或者说他们看出来了,却不敢提,这就让老朱很不高兴。
但蓝玉身后指点的那位就不一样了,是个敢说敢提之人,此等人物必须要为自己所用,为大明所用。
等朱元璋坐回了龙椅,简单的扫了一下文武群臣,便开口道:“诸位都听到了,永昌侯提出的弊端了,现在咱们来议一议,这件事情该如何解决?”
“太子,你先来说说……”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了站在身旁的朱标,这可是大明未来的接班人,也因此,朱元璋不仅要求太子跟着自己一块批改奏折,还时常的进行考究。
听到询问,朱标立刻就将自己刚才所想的说了出来,“回父皇的话,儿臣觉得,应当限制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并且大规模抓捕民间私印宝钞的黑作坊,轻者流放,重者斩首。”
听到太子的回答,朱元璋虽然不是很满意,但也点了点头,好歹算是一个可以用的法子。
只不过若是真的去限制大明宝钞的发行量,朝廷的财政负担就要加重了,如今不过建国十几年的时间,不光各地都在建设,急需用钱,同样北边还有强敌环伺。
说白了,就是因为大明太缺钱了,朱元璋才搞了这么一出大明宝钞。
但现在,蓝玉把这个问题指出来,又不能不解决,否则若是传到民间,不光朝廷的威信受损,还会导致百姓对大明宝钞这种纸币产生惶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