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地处河北前线,与辽国接壤,一旦辽军侵扰,定州首当其冲,仅靠六 ** 兵力,如何能保卫家园?
八十万禁军的名号,不过是虚设以多领空饷,朝中权臣均分其利,王黼自是获利颇丰。
见王黼欲加罪于己,宿元景忙道:“微臣一心为国,请陛下明鉴。”
赵佶注视宿元景,问:“朕信你品行端正,只想问你,天下是否已大乱?”
宿元景沉思片刻后答道:“梁山泊作乱,京东局势虽令人担忧,却尚未危及国家根基。”
“田虎、王庆等人虽为一方豪强,但也只是逞一时之势,不足以搅乱天下。”
赵佶闻言松了口气,点头称:“如你所言,那朕暂不颁布罪己诏,先派兵平定叛乱,之后再做决断。”
“吾皇英明!”
王黼立即奉承,其他奸臣亦随之附和。
若皇帝下罪己诏认错,身为大臣的他们也会受牵连。
皇帝认错尚可免责,他们若坦白过失,则易遭政敌攻讦。
那些被排挤出中枢的正直官员,或许会借机反击。
一旦他们掌权,之前所为恶事足可致这些奸臣覆灭。
梁师成、王黼等人平日互有争执,但在关键时刻必会一致对外。
宿元景见此,只得说:“陛下英明,但广开言路之事不可再拖延。
可下旨让百姓皆可上书,知悉民情以便治理。”
听宿元景提到万民上书,王黼暗骂其狡猾。
在民间,王黼等人名声极差,赵佶在位时,除蔡京等六贼外,还有梁方平等十恶之名流传。
当时有童谣传唱:“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杀了茼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筒”指童贯,“蔡”即蔡京,“羔儿”便是高俅。
荷叶象征着何执中,他虽不及蔡京那般 ** ,却同样身为 ** ,一味迎合皇帝,专注于粉饰太平。
再如:金腰带,银腰带,赵家天下朱家败。
此句讽刺朱勔,指责他搜刮民财,损害赵家江山,破坏民众幸福生活。
从另一方面看,这些谴责奸臣的童谣,也揭示了当时宋朝的衰败,百姓无处申诉,只能借歌谣抒发不满。
王黼深知这一点,若允许百姓上书,恐怕皇帝收到的尽是咒骂信。
王黼急忙进言:“百姓只关心个人利益,对朝政难有见解。
即便允许上书,也是要求减税。”
“眼下除了应对童贯与西夏的战事,还有修建之事,处处需要开销。”
“若让百姓上书,意见恐难采纳,反倒让人觉得陛下虚伪,损害陛下声誉。”
童贯今日未至,赵佶体恤其辛劳,召十节度使议事,故特许他免朝。
梁师成亦表担忧,称朝臣及地方官每日递上的奏章已超百件,若再加民间上书,恐奏折堆积如山。
梁师成深知赵佶性格,此言正切中要害。
赵佶对政务本无太多兴趣,早年为端王时,便沉醉于诗酒 ** ,全然不顾朝政。
传闻赵佶出生前,宋神宗曾观李煜画像,随后诞下赵佶。
宫中流传:诞下之时梦见李后主来访,故文采出众,远超李煜。
此说法虽不可信,但赵佶确有几分李煜之风。
若他一生只做闲散亲王,或许可享安逸,甚至赢得“风雅王爷”或“书画名家”的美名。
然而世事难料,兄长哲宗骤逝,无子继位,向太后垂青赵佶,遂登大宝。
昔日富贵闲散的端王赵佶,一跃成为九五之尊,起初尚感欣喜,数日后却渐生厌倦。
身为端王时,每日吟诗作画即为正业;登基为帝后,却需面对无穷无尽的政务。
今日京东蝗灾,明日江南水患,繁冗事务层出不穷,远不及王爷时自在畅快。
所幸赵佶独具慧眼,启用蔡京、童贯、高俅、梁师成等人,使他得以悠然自得。
蔡京不仅书法卓绝,更是一位贤能之臣。
他总揽三省不久,府库已积聚五千万贯财富,天下富足安康。
即便此次罢免蔡京相位,实为赵佶借此敲打蔡京及众臣,意欲过两年后再召蔡京复职。
赵佶听闻梁师成之言,眉头微蹙。
他因批阅奏章耗时费力,遂命梁师成代劳。
未曾想,梁师成借此挑选擅书小官,模仿圣体掺入诏书,使群臣难以分辨真伪。
赵佶虽贵为天子,却钟情丹青书画,鲜少临朝,大臣求见不易,唯有呈递奏折。
梁师成专司诏书传递,而真假诏书无人质疑。
久而久之,众人对梁师成亦不敢违抗。
梁师成因此权倾朝野,连蔡京父子皆对其阿谀奉承,京中人称其为“隐相”。
蔡京罢相后,王黼得以拜相,梁师成功不可没。
王黼对梁师成敬若父辈,尊称“恩府先生”。
宿元景见赵佶神色,暗自叹息。
他担心奏折过多反致赵佶回归旧态,反而不利。
思索片刻,宿元景建议:“万民上书确有不妥,可让太学生上书,他们日后多为朝廷栋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