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勇的第三个击坠充分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反辐射中距弹是真的很好用。
“对方好像没有规避反辐射中距弹的意思,李主任,这玩意是被动探测吗?我怎么感觉对面的RWR和死了似的。”
用第四发反辐射中距弹拿下战果之后,廖勇开口问。
目前为止,他除了从电磁火箭弹的发射中改平外,几乎没有做出什么机动动作。也正是因为这,到现在这仗让他打的心里有点没底。
哦,倒也不能说是没底,主要是在军校的时候,刚一到实战训练,他的教官就在对他强调“主动雷达隐身系统”这个概念。
确实,主动雷达隐形技术将交战距离直接压缩到了十公里内。配合全新的综合光电传感器,这使得在十公里这个范围内的空战都可以被认为是WVR,也就是视距内空战了。
现在有了反辐射中距弹之后,廖勇似乎有一种回到过去那个没有主动雷达隐形,主战场在BVR,也就是超视距空战时代的倒错感。
“差不多,毕竟反辐射原理并不算什么特别先进的东西,我们只是把对地的反辐射导弹做了改进,和红外制导装在了一起而已,如果不是这种特殊的制导方式,我也不会拿出命中率100%的指标来。”李听寒向廖勇解释。
“原来如此。”廖勇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说话间,四架先行起飞的超级闪电隼也抵达了任务空域。和廖勇比,他们就没有反辐射中距弹这种能直接绕开雷达主动防御的好东西了,好在来的都是老兵,敌机也被廖勇扫荡到只剩下两架,在窗帘中队的围攻下,剩下的两个敌人连还手的机会都没。
最终,邓恩和庄森各自拿下一个击坠,随后廖勇跟着前来的四个队友一起返航。
“下次就算是护航,我也得带上几发导弹,要不然所有的击坠都被你抢了。”落地后,早就因为执行试飞护航任务没有携带武器而提前返航的娜塔莉亚走了过来。
对应的,阿伦已经在调整廖勇座机的智能蒙皮了。现在他的座舱左边下面有八颗星,象征着他的八个击坠。
“运气好,运气好,要不是新式导弹,我还拿不到击坠呢。”廖勇客套了两句。
“确实,那种新式导弹的效果很不错。”邓恩走了进来,“李主任在吗?我希望可以采购一批这种导弹。”
“恐怕要让阁下失望了,目前为止反辐射中距弹还在测试阶段,暂时无法出售。”李听寒走过来耸了耸肩。
“好吧。”邓恩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和廖勇这种从一开始就是在新时代WVR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飞行员不一样,邓恩是经历过曾经的BVR时代的。在主动雷达隐形技术出现进入新WVR时代之后,说实话,邓恩还是更希望回到类似于旧BVR时代的空战规则里去的。
说到底,BVR时代对战斗机飞行员的生命保障要强不少。新时代WVR可不是机炮格斗,十公里左右的交战距离对格斗弹而言几乎是直接贴在不可逃逸区边上的,真打起来命中率稳定在70%左右。基于大数据的调查显示,在一对一格斗里,平均下来不到两发格斗弹就能击坠一个敌人。
而在旧BVR空战里,虽然被中距弹远距弹锁上了也不是一定能活下去,但是在旧BVR时代,最先进的中距弹的命中率也不过只有50%,远距弹就更差了,只有30%上下。
要知道,在空战里导弹可不会自己从挂架上长出来,打完了就是打完了。相对较低的命中率意味着相对更高的生存概率,总没有人嫌自己活得长不是?
“只不过,反辐射中距弹还是有问题的,我注意到咎瓦尤斯没有设计弹仓外挂载的模式,想要发射需要长时间保持弹仓打开的状态,这对气动是有一些破坏的。”廖勇开口说,“但是你也和我说过咎瓦尤斯大部分航电设备都是超级闪电隼的,火控雷达没有整合进特殊模态搜索也是有可能的。”
“这个确实是设计上的问题,我回去之后会让第二研究所的同事们加加班的。”李听寒点了点头,“至于电磁火箭弹……”
“对电磁火箭弹,我的意见不变,这东西需要回炉重做,一发射直接因为后坐力等综合因素产生一个巨大的抬头力矩破坏飞行姿态,这在空中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廖勇坚决地给出了否定意见,“在理念上这玩意可能确实比较合理,我想不会有什么东西能阻挡一发以超过15马赫速度狂飙的穿甲弹,但是你们的发射方式问题很大。”
“嗯,这点我们会加紧改进。”李听寒点了点头。
“好了各位,我想现在有必要来开个会了。”诺埃尔带着两个参谋走了进来,“现在的情况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要糟一些,哦对,李女士也需要列席,毕竟贵公司的验证机也参与了作战,作为目前为止寰宇科工在本基地的最高代表,您有权利进行旁听和提问。”
几个人对视一眼,一起前往了作战会议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