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无人机,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说一千道一万,就昨晚的侦测情况看,对方的巡航战斗机中有三十架荣耀式。而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对方所有的荣耀式战斗机都是无人机。
这是完完全全的坏消息,经过之前的战斗,再加上舰载第42空军师的支援,联邦一方终于在数量上获得了优势。但是,无人机一出现,兵力上的优势可以说是瞬间逆转。
是,这些无人机确实还菜得很,但是他们也是能挂导弹的。并且,因为在座舱里只是塞了个超算,这些荣耀式完全可以用远超人类极限的动作,从最完美的位置,用载机允许的最大能量发射导弹。这意味着,在BVR阶段,这些无人机有着极其巨大的优势。
当然啊,这年头隐身手段远超导弹的侦测能力,BVR理论已经不怎么好使了,但是你就说隔着几百公里,以五马赫的初速甩出来的导弹吓不吓人吧。
能发射导弹就意味着这些无人机值得吃一发导弹,而战斗机的导弹载弹量有限,并且XTA-119S也没有换装大威力激光机炮,将宝贵的载弹量交给这些无人机的话,那么就没有足够的弹药去收拾威胁更大的有人机了。
“有什么办法能干扰到无人机吗?”最终,还是诺埃尔问出了那个无数指挥官会问的问题,“咱们两个师里,你算是和人工智能接触最多的,有什么想法吗?”
“要是他们采取的是传统的无人机模式,那问题反倒好解决了,XTA-119S有专用的电战吊舱,只要十二架挂载电战吊舱的XTA-119S启动吊舱,就能把一片空域变成电磁环境禁区,但是,这种无人机和我的机载AI是一种模式,也就是在座舱内安置一台超算作为AI的搭载器,这种模式下,实际上这些战斗机只是‘没有人类驾驶员的有人机’,传统的电磁干扰方案本质是阻断控制指令,在这种模式面前意义不大。”廖勇叹了口气,“考虑到哪怕是荣耀式,其座舱也有九级标准的抗EMP能力,直接使用EMP攻击也没什么用,我认为最好的方案恐怕就是之前爱丽丝的做法,也就是强行骇入对方的计算机,然后将其过载了。”
“可行性呢?”诺埃尔听完,心里也有点意动。
管制机毕竟体积在那摆着,在各种设备上并不需要像战斗机那样按克来计较。在雪鸮上,虽然当时还没有第四代反应堆,但是这边体积够大,在设计的时候是直接安置了一个由六台三代堆组成的反应堆阵列的。
这可不是独行隼那种简单的两台三代堆近距离串联,众所周知,三代堆的隔离壁材料比较原始,如果多个三代堆离得过近,那么每个堆的输出功率都会下降,但是将其组成阵列的话,经过精密计算之后,是可以得到最优排列解,使得每个堆不仅仅没有功率损失,还能因为超维共振效应,实现1+1>2的效果。
本来在四代机的设计时,也考虑过用三台三代堆进行阵列组网的方案。因此,圣剑项目的机身在设计时,就刻意地选择了相对更大的版本。但是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基础框架设计完成,各种设计理念也论证通过,开始进行子系统攻关的时候,四代堆居然先于三代堆阵列研发完成。
有先进的自然不会用落后的,在四代堆装机试车之后,寰宇科工发现仅靠两台四代堆的简单串联,就能达到原本三代堆组网效果的1.5倍。那自然没必要继续使用三代机组网的方案,这一下子,就给整个方案腾出了巨量的冗余空间。
言归正传,有了六堆阵列,雪鸮的供能甚至已经赶上落后一些的驱逐舰了。对一架作战飞机而言,简直充沛到爆炸。因此,在最主要的机载设备,也就是机载雷达和机载超算上,工程师简直是在放飞自我,光量子雷达就一口气装了三台,剩下的常规电子战套件都是往死里堆的。
至于机载超算,那更是重量级,现在联邦的机载计算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大型超算,另一种是量子超算阵列。这两者之间互有优劣,但是设计师表示无所谓,老子电多,我全都要!
在这种要求下,代号为【天穹】的混合作战计算中枢应运而生。
这套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负责传统部分的是【磐石】超算阵列,由机载大规模分布式液冷服务器集群组成,具备实时数据处理(雷达/红外/光学扫描)、全机电力分配优化、飞控/引擎维稳、各种武器火控(激光机炮、巡航导弹等)的能力。
而在战术战略层面上,则由【先知】量子超算阵列应对,和传统超算比,量子超算阵列的规模并不大,其大小只有一台标准规格的电脑主机大小。但是其功能颇具超前性。战场混沌预测(量子蒙特卡洛模拟)、超加密通讯中继、轰炸路径量子退火优化、敌方行为模式判断预测等超战术功能,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之前的战斗里,实际上先知已经判断出那些荣耀式是AI无人机了。只是闪电一时半会没敢信,再加上毕竟是预测,这才给爱丽丝出了风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