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天。
我去安徽亳州采访一位在种植中草药领域有创收的中草药诗人江雨飞。
江雨飞,男,35岁,药农,以种植中草药为生,收入可观,生活富裕。
在种植中草药的同时,他还灵感创作,到采访这天起,他已创作现代诗歌5000首,格律诗2000首,并出版了处女作诗集《丹参花》。
这是一个充满草药味的城市,陌生但亲切,这都源自草药诗人的热情好客憨厚老实善待自己和他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亳州,去收听中草药诗人江雨飞的故事吧……
——题记
《草药田间的诗意人生——江雨飞的故事》
在安徽亳州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每一寸空气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这里,是中草药的王国,孕育着无数的神奇与希望,而江雨飞,便是在这片土地上,用双手耕耘着草药田,同时用心灵谱写着诗歌乐章的独特存在。
江雨飞出生在亳州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就对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中草药充满了好奇。在别的孩子还在田野里追逐嬉戏的时候,他就跟着长辈们穿梭在药田之间,认识了丹参、芍药、白术、桔梗等等各种各样的草药。看着它们从小小的种子,在土地的滋养和家人的照料下,慢慢长成茁壮的植株,最后变成能治病救人的良药,江雨飞心中对这些草药便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那是一种敬畏与热爱交织的感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江雨飞自然而然地接过了家里的药田,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药农。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亳州的大地上,他便扛着农具,走向那片承载着全家希望的药田。除草、浇水、施肥、除虫,每一个环节他都做得一丝不苟。在旁人看来,这或许是枯燥又辛苦的劳作,但在江雨飞眼中,药田就是他的舞台,那些草药就是他最忠实的伙伴。
夏日的午后,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药田里暑气蒸腾。江雨飞忙完了上午的活计,便会找一处田埂边的阴凉处坐下休息。微风吹过,草药的枝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就在这样的时刻,江雨飞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别样的情绪,那些平日里积攒在心底的感触,像是找到了出口,化作了一行行诗句。
他第一次写诗,是在一个丹参花开的季节。那一片片丹参花在药田里绽放,紫红色的花朵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绚丽的花海,微风拂过,花海泛起层层波浪,花香四溢,让人心醉神迷。江雨飞被眼前的美景深深打动,他情不自禁地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和笔,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丹参花开似紫霞,药田深处绽芳华。
微风拂过香盈袖,相伴辛劳岁月嘉。”
当他把这首诗念给家人听时,家人们虽然不太懂诗歌的韵律和技巧,但却从那简单质朴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他对药田、对丹参花的热爱,都纷纷夸赞他写得好。这给了江雨飞莫大的鼓励,从此,写诗便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白天,他在药田里辛勤劳作,细心观察着草药们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生长状态,那些草药的姿态、颜色、气味,都被他一一记在了心里,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素材。夜晚,当家人都已入睡,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江雨飞就会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整理自己白天的思绪,把那些对草药、对生活的感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随着创作的诗歌越来越多,江雨飞开始尝试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起初,他收到的大多是退稿信,编辑们指出他的诗歌在格律、用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欠缺,但他并没有气馁。他知道自己起步晚,基础薄弱,那就更需要努力学习。于是,他利用闲暇时间,跑到镇上的书店,买来一本本关于诗歌创作的书籍,认真研读,琢磨诗歌的韵律、意象、意境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他也积极参加亳州当地一些文学爱好者组织的诗歌交流活动,在那里,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会一起讨论诗歌,互相点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江雨飞的诗歌创作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不断地打磨,江雨飞终于攒够了足够数量且质量颇高的诗歌,他决定出版自己的处女作诗集《丹参花》。这对于一个草根出身的药农诗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四处奔波,寻找愿意出版他诗集的出版社,期间也遭遇了不少冷眼和拒绝。但他就像守护自己的药田一样,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诗歌梦想,不肯轻易放弃。
终于,一家被他的执着和诗歌中真挚情感打动的出版社同意帮他出版诗集。当那一摞摞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丹参花》诗集摆在他面前时,江雨飞的眼眶湿润了。这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是他在药田与诗歌之间搭建起的一座桥梁。
《丹参花》出版后,在亳州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惊讶地发现,原来身边这个朴实的药农,竟有着如此细腻的内心和出众的文学才华。诗集里的诗歌,大多都是以亳州常见的中草药为主题,或是描绘它们的生长之美,或是讲述它们的药用价值,或是借草药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