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婶,你看这财神像咋样?我寻思着请一尊回家,保佑咱今年大丰收,多挣点钱。”张大伯拿着一尊财神像,在手中反复翻转,仔细端详着,向旁边的王二婶询问。
王二婶凑了过来,用手轻轻摸了摸财神像的轮廓,说道:“这财神像看着就喜庆,眼神透着灵气,肯定能给家里带来好运,你就请回去吧。”说着,她还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肯定。
这时,一旁卖挂件的李大爷笑着说:“今年这挂件样式可多了,大家挑个喜欢的,挂家里、戴身上,财神爷保佑,一年都顺顺当当。”他一边说,一边拿起几个不同样式的挂件,在手中展示着,吸引着周围人的目光。
不远处,一个老人正在摊位上专注地制作手工财神像。他身旁的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老人双手熟练地摆弄着手中的泥土,那泥土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逐渐勾勒出财神的轮廓。他时而用手指轻轻按压,塑造出财神的面部表情;时而用工具细致地刻画衣袂的褶皱,眼神专注而投入。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财神像就出现在眼前,那财神的神态、衣袂的褶皱都被刻画得细致入微。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村里的老工匠也会在过年时制作一些简单的财神像,送给村里的孩子们。那时候,得到一个财神像,就像得到了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在村子的广场上,一场盛大的民俗表演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舞龙舞狮队伍在人群中穿梭,锣鼓声震耳欲聋。舞龙的小伙子们身着鲜艳的服装,那巨龙在他们的舞动下,时而蜿蜒盘旋,时而昂首腾飞,仿佛真的要腾空而起,去迎接财神的到来。龙头制作得极为精美,龙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财富。舞龙的小伙子们喊着整齐的口号,齐心协力地舞动着龙身,他们的手臂肌肉紧绷,随着龙的舞动有节奏地用力,脚步也灵活地移动着,将巨龙舞得活灵活现。
舞狮的表演者们也毫不逊色,他们模仿着狮子的各种动作,时而跳跃,时而翻滚,狮子的神态被演绎得惟妙惟肖。那狮子时而眨动着灵动的眼睛,时而晃动着毛茸茸的脑袋,还会突然张大嘴巴,露出里面鲜红的舌头,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舞狮者们配合默契,一人控制狮头,灵活地做出各种动作,时而高高跃起,时而伏地翻滚,另一个人则配合着狮头的动作,控制着狮身的起伏,两人的动作衔接自然流畅,仿佛融为一体。
人群中,还有一些人戴着财神面具,他们手中拿着一叠印有财神图案的小卡片,穿梭在人群中,向周围的人分发,寓意着把财运传递给大家。每递出一张卡片,都会伴随着一声“恭喜发财”的祝福,人们笑着接过卡片,有的还会双手合十,向送卡片的人回礼,嘴里说着“同喜同喜”。
“这舞龙舞狮可真带劲儿啊!看着就喜庆,今年肯定是个好年景!”刘大叔兴奋地说道,他一边说,一边用力地鼓掌,手掌都拍得通红。
“是啊,每年就盼着这一天,热热闹闹的,接了财神,心里踏实。”旁边的赵大妈附和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希望今年财神爷多眷顾眷顾咱们村,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孙大哥大声说道,引得周围人纷纷点头,大家都握紧了拳头,仿佛在为美好的未来加油鼓劲。
四、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我带着家人在热闹的街头逛了许久,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接财神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一些地方,接财神的习俗似乎逐渐变了味。一些商家过度商业化,将接财神与盲目消费联系在一起,让这一原本充满美好寓意的传统习俗,多了几分功利色彩。
我觉得,接财神不仅仅是一种祈求财富的仪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在传承这一习俗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它以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
回到家中,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妻子和孩子们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孩子们表示,要好好学习关于接财神的文化知识,将来把这一传统习俗更好地传承下去。
夜幕降临,村子被点点灯光照亮,与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相互辉映。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重播,谈论着一天的所见所闻。虽然时代在变,但接财神所承载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却永远不会改变。在这个大年初五,我们一家人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也坚定了传承这份文化的决心。财神信仰对中国商业文化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在中国传统商业活动中,商家们往往会在店铺中供奉财神,以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这种信仰促使商人们注重诚信经营,认为只有秉持良好的品德和商业信誉,才能得到财神的眷顾。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商业行为,形成了独特的商业道德观念,成为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