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族丰碑故事里,有一种精神,耿直憨厚认死理,心就是大槐树之歌,这就是黄河古道热肠。黄河文化的探索,血脉融情寄语,在海洋岛屿大学中文系课堂上,我提出了这个话题,聊聊我的家族丰碑人脉情长……”
——题记
一、课堂上的话题开启
在海洋岛屿大学那洋溢着浓厚学术氛围的中文系课堂上,柔和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宛如金色的纱幔,均匀地洒落在一排排整齐的课桌上。我怀着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缓缓走上讲台,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耿直憨厚认死理的血脉——黄河文化与家族精神”。同学们原本分散的目光,瞬间如聚焦的光束般投射过来,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仿佛即将开启一场神秘的文化之旅。
“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家族的故事,以及深藏其中的黄河文化精神。”我稍稍停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在我的家族记忆中,有一种精神特质,犹如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深刻而鲜明,那就是耿直憨厚认死理。这种精神,恰似一首悠扬的大槐树之歌,饱含着黄河古道的热肠。”
望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回忆的漩涡。“我成长于黄河之畔的一个小镇,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黄河文化的气息。我的家族,便是这浩瀚文化长河中的一滴水,却也折射出独特的光芒。”
二、家族长辈的故事
在家族的众多长辈中,爷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身材高大,脊背微微有些弯曲,那是岁月与劳作留下的痕迹。古铜色的脸庞犹如被黄河风沙精心雕琢过一般,刻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故事。他的眉毛浓密而粗重,犹如两片黑色的羽翼,下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坚毅与质朴的光芒,仿佛藏着黄河的深邃与包容。
(一)坚毅与执着:黄河般的不屈不挠
黄河以其奔腾不息的气势,一路穿越崇山峻岭,冲破重重阻碍,坚定不移地奔向大海。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深刻地体现在爷爷对待农事的态度上。爷爷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一生与土地紧密相连。在他心中,土地是万物之源,只要辛勤耕耘,就必定能收获希望。
有一年,村里推广一项全新的种植技术,多数人对此持观望态度,内心充满疑虑。爷爷却凭借自己对农业的敏锐直觉,认定这是能让土地焕发生机、提高产量的好方法,毫不犹豫地带头尝试。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黄河那波澜壮阔的河面上,金色的光芒在粼粼波光中跳跃闪烁,仿佛给黄河披上了一层华丽的金纱。爷爷已扛起农具,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走向那片承载着希望的试验田。他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帽檐下的眼神专注而坚定,那眼神如同黄河水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动摇。
在田间,爷爷每日从日出劳作到日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片试验田中,严格按照新技术的要求精心照料庄稼。他弯着腰,粗糙而厚实的双手熟练地在泥土中穿梭,拔除杂草,为庄稼施肥。那双手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满是泥土,却依然灵活有力。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考验人的意志。那年,罕见的旱灾肆虐大地,无情地席卷了整个村庄。黄河的水位急剧下降,原本宽阔的河面变得狭窄,露出了大片干涸的河床,干裂的土地仿佛一张张饥饿的嘴,在无声地诉说着痛苦。新种植的庄稼由于根系相对较浅,在旱灾的严峻考验下,遭受了沉重打击,收成远不及采用传统种植方式的农户。
一时间,村里流言四起,一些人开始冷嘲热讽,指责爷爷的鲁莽与固执。但爷爷并未因此而动摇,他站在田边,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黄河水,眼神坚定,仿佛从黄河的奔腾中汲取了无尽的力量。他挺直了微微弯曲的脊背,坚定地拍着胸脯说:“我坚信这技术本身没错,只是今年天灾太过严重,不能将责任归咎于技术。明年,我还要继续用,我就不信,它不能带来好收成!”此时,风扬起他那夹杂着银丝的头发,却吹不动他眼中的坚毅。
爷爷的这份坚持,如同黄河水面对山川阻拦却依然奋勇向前,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第二年,爷爷依旧坚守自己的选择,再次采用新种植技术。为了应对旱灾,他不辞辛劳地往返于数里外的河边,一桶一桶地挑水来灌溉庄稼,肩膀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此时的黄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河水依旧奔腾不息,那磅礴的气势仿佛在为爷爷加油鼓劲。爷爷还四处打听,学习并运用了更为科学的灌溉技巧,向农业专家请教了许多应对旱灾的方法。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庄稼逐渐恢复生机,最终获得了大丰收,产量远远超出了传统种植的农户。爷爷的坚持与执着,不仅让自己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为村里的其他人树立了榜样,让大家看到了新技术的巨大潜力,纷纷开始效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