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领导推翻满清过程中,在南方策划和发动的起义有十次。
分别是:
1. 1895年广州起义(首次起义,未发动即失败)。
2. 1900年惠州三洲田起义(一度击溃清军,后因外援断绝失败)。
3. 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
4. 1907年惠州七女湖起义。
5. 1907年钦州防城起义。
6. 1907年镇南关起义(黄明堂指挥,孙中山亲临前线)。
7. 1908年钦州马笃山起义(黄兴指挥)。
8. 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黄明堂任总指挥)。
9.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倪映典领导)。
10. 1911年黄花岗起义(黄兴率敢死队发动,影响深远)。
“……”
下面咱就聊聊黄花岗起义:
1910年11月,马来西亚槟榔屿,一处隐蔽的华侨会馆内。
孙中山正与黄兴、赵声、胡汉民围坐桌前。
煤油灯的光晕,映着四人凝重却坚定的面容。
孙中山急切说道,“同志们,自广州前两次起义失败后,革命力量亟待重整,
此次密会,便是要为新的起义定下方向。”
“前两次失利,症结在准备不足、联络松散。”黄兴率先开口,用手弹了弹衣角。
“广州乃清庭南方重镇,若能一举攻克,必能震动全国。今日请诸位来,便是要敲定具体方略。”孙中山一脸严肃说道。
“孙先生。广州城防严密,单打独斗绝无胜算。
我提议,在城内布下38个秘密站点——”
胡汉民说这话,铺开简易地图,在茶楼、店铺、民居等标记处画圈,
“让这些站点各有分工:有的负责囤积军火,有的专司联络新军,有的作为敢死队集合点。
站点之间互不统属,仅由核心成员单线联络,即便一处暴露,也能保全全局。”
赵声曾在新军任职,对此深以为然:
“新军是关键。我在军中尚有旧部,可通过秘密站点渗透,发展同情革命的士兵反水。
届时里应外合,打开城门便不成问题。”
他顿了顿补充,“但新军纪律森严,需格外谨慎,每个站点发展的人数不能超过5人,以防走漏风声。”
胡汉民则关注力量扩充:“光靠新军不够,必须组建敢死队。
华侨与留学生向来是革命的中坚,可通过南洋的会馆募集资金、召集人手。
他们熟悉西方战术,又有一腔热血,编入敢死队冲锋在前,定能撕开清军防线。”
孙中山听后颔首:“38个站点、策反新军、组建敢死队——三者相辅相成。”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南洋的星空,“经费由我去筹措,人员由汉民联络,黄兴与赵声负责站点布防与新军策反。
三个月内,务必让一切就绪。”
四人伸手交叠,掌心的温度仿佛点燃了燎原的火种。
这场槟榔屿的密会,最终化作广州起义的蓝图。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城的雨丝里裹着海里咸丝丝的味道。
黄兴站在小东营5号的门槛上,把半截烟蒂摁灭在砚台里——原定十路兵马齐发的计划,
因枪械迟迟未到,只剩他手里这百十来号“先锋队”了。
原来起义定于四月一日,谁知广州州城出现了情况,同盟会成员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事件发生,
紧接着同盟会从香港偷运的一批武器,被清军海上巡逻队查获,
两件事前后发生,让广州清军警卫司令十分紧张,随后加大了巡视力度,此时起义变得相当危险和不适宜。
怎么办?摆在黄兴面前两条路,要么强行起义,要么解散队伍隐蔽下来,等以后再说。
黄兴考虑再三,决定取消起义,他自己带一百多人去刺杀水师提督李准,
是李准,把南洋侨民捐献的资金买来的武器扣留,不报此仇非君子也!
恰在此时,情况突变,清廷将对散去的同盟会员进行追捕,
此时革命党人陈炯明传话,说他的部下可参加起义。
黄兴为吸引掩护散去的队伍,马上改变决定,于4月27日发动起义。
彼时,黄兴怒道:“弟兄们,”他扯开马褂,露出缠在腰间的炸弹,“今日之事,成则直捣黄龙,败则为华夏留种!”
话音未落,有人把写着“先锋”二字的白布缠在胳膊上,有人往嘴里灌了口烈酒,
随后,酒壶砸在地上的脆响,“砰砰砰”三声起义信号传出,黄花岗起义终于爆发了。
黄兴带着一百二十人,像把淬了火的锥子,直扎两广总督署。
很不幸,香港筹备总部制止起义。说好配合作战的陈炯明服从总部指挥,所以没有按时起义。
开弓没有回头箭,黄兴咬咬牙,一马当先向总督府杀去。
子弹擦着耳边飞过,他抬手就是一枪,把守门的哨兵打了个对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