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量骤减一半。真正的顾客打不进来,眼看着午饭时间要耽误。陈志远抓起外套就往外冲:"我去邮电局!"
邮电局里,女接线员正对着总机手忙脚乱。"全是空号,"她指着闪烁的指示灯,"一接就断,线路全占了......"
陈志远塞给她一沓餐券:"能查出来源吗?"
"除非局长批......"
局长办公室的门紧闭着。陈志远正要敲门,听见里面传来赵建国熟悉的声音:"......这种投机倒把行为,就该取缔......"
他转身就走。邮电局后院的梧桐树下,陈志远点了支烟,强迫自己冷静。烟烧到一半,他突然掐灭,大步走向维修车间。
"师傅,"他对正在修电话的老工人说,"能给我的特服号加个'来电显示'吗?"
老工人抬起浑浊的眼睛:"不合规矩......"
陈志远从兜里掏出个信封:"就装一天,我看看是谁在捣乱。"
中午十一点,特服号再次被打爆。但这次,李彩凤面前的笔记本上记下了每个来电号码。令人震惊的是,大部分骚扰电话居然来自同一个号码——县纺织厂传达室。
"赵建国的小舅子在纺织厂当保卫科长。"苏晓梅咬牙切齿,"太明目张胆了!"
陈志远没有立即发作。他让李彩凤把证据抄录三份,一份留给邮电局,一份送到县纪委,最后一份他亲自送到了周雅的办公室。
第二天,《南方日报》二版刊登了篇题为《警惕新型不正当竞争》的评论员文章。虽然没有点名,但任何了解内情的人都能看出是在说谁。更妙的是,文章引用了新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条文,暗示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违法。
效果立竿见影。骚扰电话突然消失了,特服号168恢复了畅通。更让陈志远意外的是,邮电局局长亲自打来电话,表示要给他们升级"来电筛选"功能——免费。
"周雅那篇文章提到了邮电局不作为。"秦雪一针见血,"他们怕被牵连。"
外卖业务很快突破每日三百单。陈志远算过,每单平均利润四毛钱,一个月就是三千六——足够买三辆二手摩托车了。但他没急着升级装备,而是先给配送队换了统一制服:鲜红的夹克,背后印着"远航外卖"四个大字,在街上格外醒目。
"活广告。"楚明月得意地看着自己的设计,"三里外都能认出来。"
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外卖业务带动了堂食销量。很多单位职工吃了配送餐后,周末专门带着家人来店里吃现做的。李彩凤不得不增加两台收银机,还是经常排长队。
"陈厂长,农机站问能不能送晚餐?"一天中午,配送员小张带回个新需求,"他们搞秋收会战,晚上加班......"
陈志远眼前一亮。农机站有六十多号人,要是能拿下晚餐,相当于又多了一家加盟店的量。他立刻组织人手研发适合晚餐的菜品:红烧牛肉、土豆炖鸡、冬瓜排骨......装在特制的分格餐盒里,荤素搭配。
"这不就是食堂吗?"老王看着菜单直摇头,"没有锅气的菜能叫菜?"
"但比食堂便宜,还不用自己刷碗。"苏晓梅反驳道。
晚餐配送首日,农机站的订单就达到八十份。更令人惊喜的是,相邻的种子公司、农技站也跟风订餐。特服号168的接线员从一人增加到三人,还是忙得口干舌燥。
"得搞个预订系统。"张建军熬夜设计了简易的订单卡,提前一天发放,第二天按卡配送。这个土办法竟然将效率提高了40%。
深秋的一天,陈志远骑车经过县委大院,看见一群干部围在公告栏前。他好奇地凑过去,发现是一张表扬信——地委检查组来考察,中午吃了远航外卖的工作餐,特别表扬了"作风务实,服务到位"。
"陈厂长!"县委办的马秘书叫住他,"下周三省里领导来视察,中午想订一百份工作餐......"
陈志远的心跳加快了。一百份!还是给省领导!他强装镇定地记下要求,转身就蹬车飞奔回店。
"全员停休!"他一进门就宣布,"省领导要来,我们必须......"
"先别激动。"秦雪泼了盆冷水,"饭菜温度怎么保证?一百份可不是小数目。"
确实,现有的保温设备最多应付五十份。陈志远咬着铅笔头,突然想起什么,抓起电话拨通了军区后勤部。
"秦叔叔,我是志远......对,小雪很好......想借二十个野战饭盒......"
第二天,一辆军绿色卡车停在快餐店门口。战士们卸下二十个墨绿色的金属箱,每个都有小行李箱那么大。
"75式野战炊具。"带队的士官敬了个礼,"保热六小时,摔不烂打不破。"
省领导视察那天,秋高气爽。一百份工作餐准时送达县委招待所,打开饭盒时还冒着热气。陈志远躲在走廊,听见里面传来赞叹声:"这红烧肉比招待所大师傅做的还地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