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送妈妈和爸爸回到大港的那个傍晚,夕阳把楼道里的台阶染成了暖黄色。妈妈扶着扶手慢慢往上走,脚步比早上化疗前还轻快些,嘴里还在念叨:“真怪,我还以为化疗得多难受呢,这输完液除了有点累,啥感觉没有,连点恶心的劲儿都没有。”
爸爸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二姐留下的蛋白粉和那件浅灰色外套,笑着接话:“没感觉才好,说明你体质好,医生不也说第一次反应小是好事嘛。”
林阳走在最后,手里拎着从医院带回来的病历本和一张打印好的化疗注意事项,听着爸妈的对话,心里的石头又落了落。他快步上前,帮妈妈推开家门:“妈,您先坐沙发上歇会儿,我去给您倒杯温水,医生说化疗后得多喝水。”
妈妈刚坐在沙发上,就拿起手机给老姑打了个电话,声音里带着点雀跃:“姐,我化疗完了,刚到家!没啥事儿,一点不吐也不恶心,比我在化疗室见的那些病友强多了,她们都说吐得厉害,我这咋就没反应呢?”
老姑在电话那头说了些啥,林阳没听清,只看见妈妈边听边点头,挂了电话还在嘀咕:“老姑也说我体质好,可我还是有点不踏实,是不是药没起作用啊?”
林阳端着温水走过来,把杯子递到妈妈手里,笑着打断她的胡思乱想:“妈,您这是盼着难受啊?没反应说明药跟您身体合得来,以后恢复也快,这是好事儿!您忘了张主任说的,每个人反应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有的轻有的重,您这算最好的情况了。”
爸爸也凑过来,把外套叠好放在沙发扶手上:“小阳说得对,你别瞎琢磨。我下午跟王医生通电话,他还特意说,像你这样第一次化疗没明显反应的,后续耐受度也会高,少遭罪。晚上我给你煮点小米粥,再卧个荷包蛋,补补力气。”
妈妈喝了口温水,点了点头,可眼神里还是有点疑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子边缘:“我在化疗室跟旁边床的大姐聊,她第一次化疗完当天就吐了,吃啥吐啥,我这咋就一点事儿没有呢?”
“人家那是人家的情况,您这是您的情况,不一样。”林阳挨着妈妈坐下,拿过那张化疗注意事项,指着上面的字念给她听,“您看,医生这上面写着呢‘部分患者首次化疗无明显胃肠道反应,属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忧’,这不是明明白白写着嘛,您就别瞎想了。”
妈妈凑过来看了眼纸上的字,又听林阳念得认真,这才松了口气,嘴角露出点笑:“行,听你们的,不琢磨了。晚上别煮太多粥,我有点没胃口,喝小半碗就行。”
林阳知道妈妈说的“没胃口”不是恶心,就是化疗后常见的乏力导致的食欲差,赶紧应着:“好,就煮小半碗,您要是想吃点别的,随时跟我说。”
晚饭时,爸爸煮的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荷包蛋煎得外酥里嫩,还撒了点葱花。妈妈坐在餐桌前,拿起勺子慢慢喝着粥,虽然只喝了小半碗,却也吃了半个荷包蛋。林阳看着妈妈的样子,心里踏实不少,自己也多扒了两碗米饭——下午回仓库盯装货耗了不少体力,这会儿才觉得饿。
晚上八点多,林阳准备回家,妈妈还在叮嘱他:“明天上班别惦记我,我跟你爸在家挺好的,要是有啥事儿,我让你爸给你打电话。你别总往家跑,耽误上班。”
“我知道,妈,我明天中午给您打电话。”林阳弯腰帮妈妈把沙发上的靠垫摆好,“您晚上早点睡,要是觉得累,就多躺会儿,别硬撑着。”
走出爸爸家的楼道,晚风里带着点秋天的凉意,林阳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他掏出手机,给二姐发了条微信:“姐,我妈到家了,状态挺好,就是有点念叨自己没反应,我跟我爸劝了半天,她才不琢磨了。”
二姐秒回:“挺好的!没反应就是最好的反应,你让大老舅母别瞎想。我明天上午去趟菜市场,给她买点新鲜的鲫鱼,炖点鱼汤补补,下午送过去。”
林阳回复:“谢谢姐,不用太麻烦,我妈现在能吃的东西也不多,简单点就行。”
“不麻烦,炖鱼汤快。”二姐又发来一条,“你也别太累,好好上班,大老舅母有我和大老舅照顾呢。”
林阳看着屏幕,笑了笑,把手机揣回兜里,慢慢往自己家走。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想起妈妈下午在化疗室里,偷偷跟病友打听“化疗疼不疼”的样子,想起她现在念叨“没反应是不是药没起作用”的样子,突然觉得妈妈像个担心考试的孩子,既怕考不好,又怕太顺利不真实。
第二天早上,林阳到仓库的时候,小马已经在核对发往广州的瓷砖清单了。看见林阳,小马赶紧放下手里的笔跑过来:“阳哥,阿姨昨天化疗完没事吧?没吐没恶心吧?”
“没事,状态挺好,就是有点念叨自己没反应,怕药没起作用。”林阳笑着说,接过小马递过来的清单,“发广州的货都准备妥当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