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破冰船的轮机舱轰鸣声隔着三层甲板仍清晰可闻。杨夜站在船舷边,看着南极圈特有的灰蓝色海水被船头劈开,飞溅的浪花在半空就凝结成冰晶。他呼出的白气刚离开嘴唇,就被时速六十节的狂风吹散。
"杨医生!又有人晕船了!"
穿着橙色救生衣的科考队员跌跌撞撞跑来。杨夜点点头,三色能量自动在体表形成保温层,跟着对方穿过摇晃的走廊。
医务室里已经躺着三个面色苍白的科学家。苏雨柔正在用晶化右手为最严重的老教授检查——她的指尖凝结出无数细小的冰晶,在病人胃部区域组成一个立体投影,清晰显示出痉挛的胃壁和紊乱的神经信号。
"低温诊断冰晶..."随队医生张着嘴看呆了,"这到底是什么原理?"
杨夜笑而不答,只是从药柜取出几片生姜。在递给病人前,他悄悄用三色能量进行了"加工"——银蓝星辰力标记病灶,暗红混沌力舒缓痉挛,金黄色人性灵力则像给小宝治疗时那样激活自愈机制。
"含在舌下,五分钟见效。"
老教授将信将疑地照做。不到三分钟,他蜡黄的脸色就恢复红润,自己撑着坐了起来:"神了!比晕船药管用十倍!"
苏雨柔的光脉在袖口微微闪动,与杨夜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自从登上前往南极的科考船,他们就发现极地环境对能力有特殊影响——她的晶化右手在低温下活性大增,甚至能操控水分子形成诊断工具;而杨夜的三色能量则变得更加"敏感",尤其是星辰之力,夜晚时常会与极光产生微妙共鸣。
待病人离开,苏雨柔关上医务室的门,晶化右手在金属门把上留下一层薄霜:"第三例了。"她压低声音,"每次治疗完,我的光脉都会记录下某种异常波动。"
杨夜点头。他胸前的三色花形胎记也一直在微微发热:"像是一种...预警?"他望向舷窗外越来越密集的浮冰,"南极的星尘花群可能处在异常状态。"
正说着,船身突然剧烈震动!警报声刺破夜空,广播里传来船长急促的指令:"所有人员注意!立即穿戴防寒装备!甲板集合!"
两人抓起挂在墙上的极地防寒服冲出去时,甲板上已经乱成一团。科考队员们指着天空惊呼,几个年轻学生甚至跪在地上画着十字。
杨夜抬头,呼吸为之一窒——
原本应该漆黑的天幕此刻泛着诡异的蓝绿色,但不是常见的极光。那些光芒如同有生命的流体,在云层间蜿蜒扭动,时不时滴落下发光的"雨滴"。更可怕的是,这些光滴在坠落过程中逐渐凝固,最终变成蓝色的雪花!
"蓝雪!"首席气象学家声音发颤,"上次出现是在1992年,那次..."
话未说完,第一片蓝雪已经落在甲板上。杨夜下意识伸手去接,雪花接触手套的瞬间竟发出"嗤"的灼烧声,留下一个清晰的星形焦痕!
"所有人撤回船舱!"船长怒吼,"这不是普通降雪!"
混乱中,杨夜的三色视野自动开启。在能量维度里,那些蓝雪根本不是水冰结晶,而是无数微型的星蚀晶体!每个晶体内部都蜷缩着紫黑色的能量体,形态与当年祭司长操控的星蚀能量如出一辙。
"雨柔!别碰那些雪!"他一把拽住正要采集样本的苏雨柔。
但已经迟了。一片蓝雪落在她晶化右手的指尖,瞬间融化成液态渗入内部。令人意外的是,金色光脉立即做出反应,如免疫细胞般包围了入侵者。两种能量激烈交锋,最终光脉将紫黑能量压缩成一个小点,储存在晶化结构的某个角落。
"没事。"苏雨柔皱眉看着自己的手指,"反而...像是获得了某种信息。"
杨夜刚想追问,船体再次剧烈震动!这次不是来自风雪,而是水下——有什么巨大的物体擦过了船底。声呐员惊恐的声音从广播传出:"船长!冰层下有巨型结构体!不是冰山,是...是建筑群!"
甲板上瞬间鸦雀无声。杨夜和苏雨柔对视一眼,同时冲向船尾的声呐室。
屏幕上的图像让所有人倒吸冷气——在约三百米厚的冰层下方,隐约可见一个巨大的六芒星状城市轮廓。建筑排列呈放射状,中央是个圆形广场,整体造型与青囊道人笔记中记载的"星灵初临之地"一模一样!
"这不可能..."地质学家扶了扶眼镜,"南极冰盖形成于三千四百万年前,那时候怎么会有..."
苏雨柔突然按住晶化右手,那里的光脉正不受控制地重组,最终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微缩版的六芒星城图案,与声呐图像分毫不差!
杨夜胸前的胎记灼热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他强自镇定,装作好奇地问船长:"能确定具体位置吗?我想记录下来。"
"东经113°46',南纬78°45'。"声呐员机械地报出坐标,"正好在我们要去的科考站路线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