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邦彦于黄河前线,与洪水、与金军斗智斗勇,立下血色誓言的同时。
千里之外的汴京城,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已悄然拉开了序幕。
李师师,终究还是没有去开那家“惠民茶坊”。
因为她很快发现,眼下汴京城最缺的,不是分辨真假茶引的知识。
而是粮食。
随着金军南下的消息传来,以及蔡京、高俅倒台后,王黼等旧部党羽在暗中推波助澜,京城的米价,在短短数日之内,便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疯狂地向上飞涨。
从最初的每斗七十文,一路涨到了一百文,一百五十文,甚至两百文!
无数的粮商囤积居奇,百姓们拿着手中的交子,却发现根本买不到一粒米。
恐慌,如同瘟疫一般,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蔓延。
再这样下去,不等金人打过来,汴京城自己就要先乱了。
面对如此危局,李师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
开仓放粮!
她动用了自己这些年积攒下的所有财富,以及从查抄王黼等奸党家产中分得的一部分资金,从京郊几家尚有存粮的大户手中,高价购入了数万石粮食。
然后,她在樊楼前,搭起了粥棚。
以远低于市价的平价,向所有百姓出售粮食。
每人每日,限购一斗。
这个举动,无异于以一人之力,向整个京城的投机粮商宣战!
一时间,樊楼门前车水马龙,前来购粮的百姓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那队伍从街头一直延伸到街尾,蔚为壮观。
百姓们对这位菩萨心肠的李师师,无不交口称赞,感激涕零。
然而,那些粮商们,却对她恨之入骨。
他们联合起来,动用更庞大的资金,企图将李师师的粮仓买空,让她彻底破产。
一场惨烈的粮食战争,在汴京城内激烈上演。
李师师的资金,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着。
但她没有丝毫退缩。
她知道,她守的,是民心。
民心稳了,这座城,才不会倒。
除了开仓放粮,她还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她将周邦彦父亲留下的那枚“拱圣营”元帅印信,重新取了出来。
她用自己的鲜血,混着朱砂,将这枚帅印,一个一个地,盖在了那些由她发行的、用以购买平价粮的“粮引”之上。
她告诉所有百姓,凡是盖有这枚血色帅印的粮引,便是信誉的保证。
这枚帅印,曾是拱圣营荣耀的象征。
如今,它成了守护这座城市民生的“护身符”。
百姓们对这枚带着体温和血色的印章,报以了最狂热的信任。
他们宁愿排上一天的队,也要买到盖有这枚印信的粮食。
因为他们知道,这背后,站着的是那个为他们奔赴国难的周将军,是那个为他们散尽家财的李师师。
是他们大宋,最后的良心。
……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初夏。
黄河前线,周邦彦率领军民筑起的“人字堤”,在经历了数次洪峰的考验后,依旧坚固如初。
咆哮的黄河水,被这道神奇的堤坝成功分流,河北平原的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而金军,在数次试探性渡河失败,又迟迟等不到南岸被洪水淹没的“良机”后,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场惨烈的战争,暂时演变成了一场考验双方耐心的对峙。
这日,一艘挂着“漕帮”旗号的小船,顺流而下,悄无声息地停靠在了“人字堤”的后方。
船上,下来一名风尘仆仆的漕帮弟子。
他带来的,是来自京城的消息,以及……一块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茶饼。
“少帅,这是师师姑娘托我们送来的‘平安茶’。”
那弟子将茶饼恭敬地递到周邦彦手中。
周邦彦接过茶饼,一股熟悉的、清雅的茶香,混着淡淡的梅花香气,钻入鼻腔。
他知道,这是李师师亲手为他做的。
每个月,都会有这样一艘小船,送来这样一块茶饼。
这已经成了他们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
他小心翼翼地掰开茶饼。
和往常一样,茶饼的中空夹层里,藏着一张用特殊药水写成的密信。
信上,是李师师用娟秀的小楷,向他讲述着京城近来的大小事务。
米价如何,民心如何,朝堂之上又有哪些新的动向。
这些来自后方的信息,对他而言,比任何军事情报都更加重要。
他一字一句,贪婪地读着,仿佛能透过这些文字,看到那个在樊楼之上,为他、为这座城,苦苦支撑的纤弱身影。
读完信,他将信纸凑到火烛上,看着它化为灰烬。
然后,他将那块茶饼,投入滚烫的水中,为自己沏了一杯浓茶。
茶香四溢,一如她在时。
他端起茶杯,正准备饮下,动作却突然一顿。
他看到,在茶饼融化后的残渣里,似乎有一个小小的、坚硬的东西。
他皱了皱眉,用茶匙将其捞了出来。
那是一个半月形的、银色的东西。
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
周邦彦的心,猛地一跳!
他认得这个东西!
这是李师师那枚从不离身的银镯!
是那枚曾坠入汴河,又被他寻回的银镯!
是那枚,内侧刻着她身世秘密的银镯!
她为什么……要把镯子弄断,送到这里来?
难道京城,出了什么天大的变故?!
一股强烈的不安,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不及多想,急忙将那半片银镯凑到眼前,仔细地查看。
然后,他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喜欢公子,请喝茶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公子,请喝茶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