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宁被他这孩子气的模样逗笑,扬声夸了句“不错,有进步”,萧瑾辞顿时更得意了,牵着牛的手都稳了不少,连大黄牛都似被他的情绪感染,脚步都轻快了些。
石磙碾过的谷穗越来越多,苇席上的谷粒堆得像座小金山。
沈安业用木耙把碾过的谷穗翻过来,让没脱落的谷粒能再被轧一遍,沈安家蹲在边上,把散落的谷穗归拢到一起,生怕浪费一颗。
钱大嫂男人,周全推着独轮车来了,车斗里装满了谷穗,远远就喊:“安宁丫头,俺们排着队呢!”沈安宁笑着应:“周大哥放心,保准让大家都能用上。”
张智在树荫下站久了,走到陶子墨身边,看着场上忙碌的身影,忽然道:
“你小姨倒是比我想象中……有意思。”
陶子墨看了他一眼,嘴角带着笑意:“小姨总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正说着,萧瑾辞牵着牛转完最后一圈,气喘吁吁地松开绳子,额角沁出细汗,却非要凑到沈安宁跟前:
“你看,我牵得是不是比沈安业还好?”沈安宁递给他一块干净的帕子:“那是很好了。”
齐老太太纳完鞋底,端着个簸箕出来,开始筛谷粒——把谷壳和谷粒分开。
她动作熟练,簸箕一颠一扬,轻盈的谷壳被风吹走,留下饱满的谷粒落在另一个筐里。
沈安与学着奶奶的样子,拿了个小簸箕试,却把谷粒也颠了出去,急得脸都红了。
萧瑾辞凑过去:“我教你!得这样用巧劲……”说着抢过簸箕,结果比沈安与还不如,谷粒撒了一地,惹得众人又笑起来。
太阳爬到头顶时,沈家的谷粒终于处理完了。
沈安宁让沈安业把牛和石磙交给钱大嫂家,又叮嘱了句“用完记着给牛喂点草料”。
周全千恩万谢地推着车走了,后面跟着一串等着用石磙的村民,热闹得很。
午饭是新碾的粟米煮的粥,就着腌菜和蒸南瓜,萧瑾辞却吃得格外香,连喝了两碗才放下筷子:“这米比县城的精米还香。”
沈安宁笑道:“那是因为这是自己种、自己收的,吃着才踏实。”
饭后风大了些,沈安宁把晒谷粒的苇席挪到院里,用石头压住边角,怕被风吹走。
白狐不知什么时候从灶房跑出来,蜷在谷粒旁的阴凉处,尾巴圈着身子,偶尔抬眼看看忙碌的人,又懒洋洋地闭上眼。
萧瑾辞靠在门框上打盹,嘴里还嘟囔着“下午接着教认字”。
陶子墨坐在他旁边翻书,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书页上,安静又平和。
齐老太太坐在廊下,看着院里的谷粒、打盹的狐狸和孩子,嘴角的笑意就没断过。
村里有了牛和石磙的帮助,很快大家便都脱完了粒,接下来就是秋收的收尾工作。
脱粒结束,就要收米糠了。就是米粒外面的那层薄薄的皮,可以喂猪,也可以卖掉,剩下的若是再有个不慎,也能当救济粮。
次日傍晚,沈安宁正在灶台前做晚饭,忽然听到一声“轰隆——”,大家顿时停下手里的活儿,纷纷抬头看天。
“滴答——”一滴湿润的液体掉落在院子里沈安业的脸上,紧接着“滴答滴答!”越来越密集的雨水从天空落下。
大家静止了一瞬,下一秒欢呼声爆发在这个小小村子的每一处角落。
“下雨了!天啊,是雨水啊!”
“终于下雨了!太好了!”
“快快快!去把院子里的米收进来!”
沈安业一边兴奋的大喊,一边跑到院子里角落,将盛放新米的箩筐抱到屋里。
沈安家和陶子墨等人也迅速跑过去帮忙。
雨越下越大,院子里的土地迅速变得泥泞不堪,萧瑾辞嫌弃的往屋里挪了挪脚步,下意识的将门口没来及搬进去的米筐往里推了推。
沈安宁想起之前交给县令大人的玉米种子,现在下雨,正是实地培育的好机会,说不定很快就能见到成果了。
只要可以正常发芽,有足够的秋雨,只需三个月便能收获一大批苞米。
“啊啊!屋里怎么会漏雨!”萧瑾辞不可置信。
沈安宁汗颜,她忘记自家的屋顶是茅草盖的,经过这些年的风吹雨打,早就松散不堪了,不下雨也就罢了,一旦下雨每次都需要在屋里接个盆子。
这两年雨水少,家里人也懒得修,现在猛的一下这么大的雨,屋子很快就泛滥成灾了。
地面还是泥土地,这么一来,不仅她们无法正常入住,萧瑾辞晚上连打地铺的地儿都没有了。
“快拿木盆来!”沈安宁反应最快,转身就往灶房跑。
陶子墨已经眼疾手快地把堂屋中央的书本和针线筐挪到墙角,沈安业几个也七手八脚找来了家里所有能盛水的东西——陶罐、瓦盆,甚至连洗野菜的木盆都用上了。
雨水顺着茅草屋顶的缝隙往下淌,“啪嗒啪嗒”砸在盆里,没一会儿就积了小半盆。
萧瑾辞踮着脚站在没漏雨的角落,看着地上渐渐洇开的水痕,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这屋子怎么漏成这样?就不能修修?”
“往年雨少,漏得慢,接接就过去了。”沈安宁一边用抹布擦着被雨水打湿的桌角,一边解释。
“本想着秋收后荒地那边的新房没多久就能入住,没成想雨来得这么急。”
齐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到窗边,摸了摸漏雨最厉害的房梁:“这屋顶的茅草都糟了,光补怕是顶不住。”
喜欢穿越古代荒年,我有系统签到商城!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古代荒年,我有系统签到商城!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