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第一次察觉异样,是在一条空旷的街道上独自行走时。
那条街,苏离明明走过很多次。无论是作为“副本生活者”时,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还是后期觉醒者的巡查通道,这里的每一处墙面、光影和城市家具都已经被她在意识中打磨成记忆的边缘。
可今天,它看起来完全不一样。
不是结构改变了。
而是她听到了一句曾经自己说过的话,以别人的声音重复了出来。
“如果你不回答我,我就永远不再说话。”
声音从一个转角处传来。语调冰冷、语速一致、断句精准,像是被从录音中剪切出来的一段。
苏离停住脚步。
她记得清楚,这句话是她在第十八章的副本中,对一个濒临奔溃的觉醒者所说的。
她当时并没有觉得这话有什么特别,它只是她与那人之间情绪交锋的一个小片段。
可现在,它以另一个人的口吻,在完全不同的场景中重现。
她拐过那个转角,看见一个小女孩站在废弃的饮料贩卖机前,正咬着吸管,盯着她。
那不是苏离认识的任何角色。
也不是现实中投放过的“干扰载体”。
系统创建的?
还是……更深层的回音?
“你刚才说什么?”她试图确认。
女孩抬头,咧嘴一笑。
“我在想,你是不是在等我说你说过的话。”
苏离神经骤紧。
那不是模仿。
而是引用。
她正想继续追问,系统界面突然闪出一行提示:
【连接强度稳定】
【回声模式已启用】
【提示:非所有回应来自外部请求】
【检测到“语言污染回环”风险】
她顿时明白了——
副本结构中,已经进入了连接闭环状态。
意思是,她曾经在多个副本中留下的“语言印记”,正在被系统采集、储存并转译为其他角色的语言素材,进而形成一种看似回应她、实则欺骗她“已连接”的错觉回音。
这是极其高级的控制逻辑。
它不再需要构建敌人、不需要构建诱饵,只需要复读她自己说过的话,就能让她陷入一种“被理解”的幻觉。
她缓缓退后一步,看着那个小女孩继续咬着吸管,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纯粹复制者的笑意。
“你为什么会说那句话?”苏离问。
女孩眨眨眼:“因为你说过啊。”
“你怎么知道我说过?”
“我不是‘你’吗?”
这一句,像是一记轻巧却精准的敲击,落在苏离脑海中最柔软也最危险的地方。
不是你说的话,是你自己。
副本的角色,已开始以她的语言形成人格核心。
不是模仿,不是感染,是由她的发声轨迹构建出来的另一套人格架构。
也就是说,系统正在用她自己说过的语言,制造“她”。
或者说,制造出所有人都可以变成她的版本。
苏离强迫自己保持镇定,连线昭渊:
“我收到回音了,来自语言路径。”
昭渊立刻反应:“你在哪条线路上?”
苏离将当前街道与接口标号上传,几秒后,昭渊沉默了一下。
“那是你在第十副本中残留的主干语言轨迹区。”
“你曾在那儿做过‘语言维度注入’实验,测试你说的话是否能影响副本角色行为。”
“我记得。”苏离点头,“但我当时封闭了实验节点。”
“系统重新激活了它,并设置为‘镜像接口’,你现在看到的,不是系统角色,而是语言回声构建的半独立人格模组。”
“就是说,它们不是角色,而是我曾说过的话‘实体化’了?”
“可以这么理解。但这只是第一阶段。”
苏离怔住:“第一阶段?”
昭渊:“第二阶段是——你不再说话,但这些‘你曾说过的话’开始自我衍生。”
苏离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她继续与这些“回音角色”对话,她将不断提供新的语言素材。
而那些角色将以“苏离的语言”为种子,生长出一整片“苏离的网络人格森林”。
那是连接的反转闭环。
她本以为连接意味着理解,但系统却反过来用连接制造幻象。
昭渊在语音通道里补了一句:
“如果你现在开始沉默,系统会以‘苏离终止语言’为新锚点,生成‘她已不回应’的剧本。”
“所以不管你说还是不说,它都能拿来用。”
苏离深吸一口气:“那我该怎么应对?”
“用语言打破语言。你必须说一些它永远不能理解的东西。”
“比如?”
“比如不是为了沟通而说的东西。不是剧本、不是对话、不是指令,不是解释——而是纯粹的、非功能性的自我注解。”
苏离沉默。
她明白昭渊的意思。
她要说不属于连接系统语法结构的语言。
也就是说,她要对着不存在的听众,说一些根本不是为了被“听见”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