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什么这?”许宗杨眼看刘丽川、周立春都变脸了,赶紧拍板决定道:“就这么定了,北上先回天京!”
“对,回天京!”陈仕保第一时间赞同,他也觉得部队不能盲目扩张。谢七的问题不解决,这对他们的部队很不利。
两位副帅意见达成一致,四把手不说话,刘丽川这些人不敢有意见。
至少明面上不能。
返回天京的策略最终还是定下了。
许宗杨北撤的意见,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第二天,在有心人的挑拨下,金匮县太平军发生了大规模械斗。
超过一千新兵与数百老兵打了起来,原因就是老兵要收缴新兵物资。
但是新兵不让。
“你们凭什么收缴我们的钱财?”周立春部的新兵出声质问道。
“什么凭什么,这是太平天国的军规,一切缴获要归公!”
陈仕保亲信老兵义正言辞的说道:“来了太平军就得守太平军的规矩!”
“什么太平军的规矩?我们是周将军的人,周将军允许咱们要这些的!”周立春麾下一个清军降卒带头起哄道。
南伐大军,与历史上北伐援军一样,由扬州城防部队和西征战场抽调的江淮、豫章驻军组成,合计约7500人。
其中,除少数百越“老兄弟”外,多为新募的江南流民、皖北捻军及溃散清军降卒,这些人成分复杂,纪律性差。
南下招募依附的人更是如此。
曾立昌为了保持自身主力纯洁性,以及压倒性的控制整个南下军。
把那些难以控制的清军降卒、皖北捻军,主要分散给了刘丽川、冯文茂、周立春,自己留下的主要是流民。
还是良善好控制的流民。
一开始这样的策略很好,毕竟曾立昌在,可以压得住刘丽川这些人。
他的主力在,
也能镇压。
可是现在,曾立昌兵败被抓。
大量太平军主力战死,
这些新加入的人也起了异心,在有心人挑拨下,自然也就暴动了。
“什么周将军、刘将军!”陈仕保的人是百越老兄弟,纪律严明。
自然也就不会在乎这些新兵。
“刘丽川、周立春亲自来了,也得老老实实的把物资上交!这些物资都是圣库所有,任何人不得擅自发放!”
“太平军一视同仁!”
“什么一视同仁?”清军降卒继续挑拨道:“还不就是谁抢到归谁吗?”
“我兄弟在谢军帅的部队,他跟我说了,他们一个月四块大洋!”
“还是半个月一发,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已经两块大洋到手了!”
“什么两块大洋、四块大洋的?”陈仕保的人根本不为所动,马上否认道:“没有的事!别在这里妖言惑众!”
“谁妖言惑众了?”一个曾经的皖北捻军反驳道:“我一个老乡就分在谢军帅的那一个师,现在升两司马了!”
“他一个月八块大洋!”
“说大洋,你们只怕不清楚,八块大洋,换算一下就是六两白银!”
“昨个还跟我显摆,他已经发了四块大洋,还奖励两块,一共六块!”
“那狗东西是我小弟,我现在才是伍长,踏马的才几天踩老子头上了!”
捻军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嘉庆年间的捻子组织,这些组织在皖北地区逐渐发展壮大。
捻军与帮派和武林联盟有一些相似之处。在组织形式上,
捻军以宗族、亲戚、乡里关系为基础,形成了类似帮派的结构。
所以,这个原来的捻军士兵说的没错,之前那人就是他的小弟。
是一个乡的,也是一个“帮派”的。
有了清军降卒与捻军带头,其余新加入的江南流民也纷纷附和。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昨天与谢七的人接触过。
一边是老兵按照规矩执法,一边是新兵感觉老兵要抢他们的财物。
又有有心人挑拨,
双方很快就从口角,发展到了动手动脚,最后发展成械斗。
从几个人,到几十人。
最终超过千人。
新兵不代表战斗力差,很多本身就有武艺,是帮派混混,打仗纪律性比不上百越老兵,但是打群架不见得差。
尤其是刘、周的人数量多。
帮派混混自然懂得帮派混混。
他们占据优势还第一时间去通知刘丽川、周立春这两个各自“老大”。
周、刘二人听到消息后也是吓了一大跳,他们在私底下搞副业没什么,但是现在许、陈两位副将刚刚下达军令。
正要收缴物资返回天京。
这个时候出事可是大事。
两个人都不敢大意。
着急忙慌的赶去营地。
“住手!”两个人隔着老远就开始大喊道:“都踏马的给老子住手!”
两个人拿着腰刀,连着刀壳就对着冲突的关键领头人就是一顿敲打。
好不容易才制止住了现场。
“怎么回事?”刘丽川见到局面控制了,马上给自己的手下眼神示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