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的韵脚与生活的修辞学》
——论树科《冚唪唥白话》的方言诗学建构
文/一言
?一、引言:方言作为诗性的抵抗?
在汉语诗歌的千年谱系中,方言始终扮演着“被遮蔽的在场者”角色。从《诗经》“国风”的采诗传统,到现代汉语运动中“白话文革命”对文言的解构,语言的地域性始终与诗性表达纠缠共生。树科以粤语创作的《冚唪唥白话》恰似一柄方言的手术刀,剖开普通话霸权下被规训的诗学肌理——叠词“讲噉讲咁”与“话咗话晒”构成的韵律迷宫,暗合了巴赫金“杂语性”(heteroglossia)理论中对抗单一话语的狂欢特质。当普通话诗学执着于“陌生化”时,粤语诗学已进入“熟悉化的陌生”更高维度:它不颠覆日常语言,而是将日常语言升华为诗性存在,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存在的家”。
?二、文本细读:语音建筑的解构与重建?
?1. 音韵拓扑学:闭口音的声学抵抗?
“?/啫”等闭口音韵脚构建的声学空间,与北江水流的汩汩声形成超文本互文。粤语九声六调的独特音律,在此诗中成为抵抗普通话四声规训的活体标本。例如,“讲噉讲咁讲梗?”的连续闭口音,如同北江暗流中的漩涡,将日常口语的琐碎与诗歌的凝练熔铸为一。这种“语音具身性”(embodied phonetics)恰如德里达所言,在能指链的滑动中,方言成为对抗意义固化的活体标本——当普通话诗学追求“意义明晰性”时,粤语诗学却以音韵的模糊性开辟了诗意的多重维度。
?2. 语法考古学:量词系统的诗意重构?
“呢啲呢啲啲嘅嘢”的语法叠层,重构了汉语量词系统的诗意可能。在普通话中,“呢啲”作为指示代词通常独立使用,但粤语将其叠化为“呢啲呢啲”,形成一种“量词的增殖”,其密度远超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文言凝练,却暗合《尔雅·释言》“层叠”的古训。这种语法创新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对粤语口语中“量词冗余化”现象的诗性提纯——正如本雅明所言,“语言的生命在于其废墟”,方言中的语法残片在此成为诗意的活水源头。
?3. 语义相对论:俚语入诗的哲学突围?
“匹布嘟冇佢咁长”的俚语入诗,将日常修辞提升至哲学高度。在普通话诗学中,俚语常被视为“粗鄙”或“非诗性”的符号,但树科却将其转化为存在主义的隐喻——“布”象征语言的线性规训,“冇佢咁长”则暗示诗意的无限延展。这种“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恰如本雅明笔下的“纯语言”,在方言的裂隙中闪烁存在的本真。当读者试图用普通话翻译此句时,必然遭遇意义的损耗,这正是方言诗学的价值所在:它迫使读者进入语言的“他者性”,从而破除对单一话语体系的迷信。
?三、诗学范式:白话主义的现代性突围?
?1. 对抗雅言霸权:语言游戏的狂欢?
诗末“己己品品相啦”的自我消解姿态,呼应了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理论。在普通话诗学中,“品”常与“品味”“品评”等雅言关联,但粤语中“己己品品”却指涉一种随意、琐碎的日常状态。这种对雅俗二元对立的解构,使诗歌进入一种“去中心化”的狂欢状态——当普通话诗学执着于“崇高”时,粤语诗学却以“琐碎”为武器,在语言的“垃圾场”中淘洗出诗意的金沙。
?2. 采风诗学的当代转译:在地性的声学书写?
“北江边采风感觉”的副标题,将古老的“采诗”传统植入消费社会语境。在《诗经》时代,“采风”是统治者收集民间歌谣以观政教的手段,但树科却将其转化为一种后现代的“声学考古”——北江的水声、船声、方言声,在此成为对抗全球化同质化的声学武器。这种“在地性”(site-specificity)写作,与海德格尔“栖居”哲学形成跨时空对话:当现代人被困于“语言的牢笼”时,方言诗学却通过“采风”重建了人与土地的诗意联结。
?3. 声音的政治经济学:抵抗同质化的声学游击?
“讲话噈同吟诗作对唱歌”的宣言,解构了雅俗二元对立。在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视野下,普通话诗学常沦为“文化商品”的附庸,而粤语诗学却成为抵抗同质化的声学游击队。例如,“噈同”一词在粤语中意为“随便说说”,但在此却转化为一种“声音的民主”——当普通话诗学追求“意义权威”时,粤语诗学却以“随便说说”的姿态,将诗性还给每一个说话的主体。这种“声音的平权”运动,恰如福柯所言,是对“话语权力”的微观抵抗。
?四、结语:方言诗学的未来语法?
《冚唪唥白话》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汉语诗歌在全球化时代的可能性光谱。当普通话诗学陷入“影响的焦虑”时,树科用粤语建构了“影响的欢愉”——这种欢愉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归,而是如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所示,在方言与诗性的碰撞中,生成全新的意义星丛。未来汉语诗学的可能性,或许不在于方言与普通话的二元对立,而在于如何通过方言激活汉语的“活体传统”——正如北江的暗流终将汇入大海,方言诗学的价值,正在于为汉语诗歌注入永不干涸的源头活水。
?注?:
1.本文通过音韵学、语法学与诗学理论的交叉互释,将粤语诗歌置于汉语现代性转型的宏观语境中考察。
2.方言诗学的价值不在于替代普通话诗歌,而在于拓展汉语表达的多样性可能——这正是《冚唪唥白话》给予当代诗坛最重要的启示。
3.文中引用的理论术语(如杂语性、具身性、视域融合等)均经过方言诗学语境的重新转译,以避免理论对文本的暴力阐释。
喜欢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