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虚无并未持续。
林默的意识像是在无垠的黑暗中漂浮了无数个世纪,又仿佛只是短暂的一瞬。
没有光,没有声音,没有触感,甚至没有“自我”的明确边界。
唯有那最终时刻引爆一切的决绝意志,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微小火星,在绝对的“无”中顽强地维系着一丝“存在”。
就在这意识即将彻底弥散,融入这片终极寂静的前一刻,一点微光,突兀地在他“眼前”亮起。
那光芒极其微弱,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与温暖。
它像是一颗种子,在虚无中生根发芽,舒展叶片,逐渐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那是一棵树的形态,一棵他无比熟悉的树。
希望之树?
不,不仅仅是希望之树。
在那树的轮廓中,他感受到了赵小雨那平衡之心的坚韧与柔和,感受到了张大山那自然共鸣的粗犷与生机,感受到了无数文明印记在最终时刻汇聚成的、混沌而磅礴的信息流……
是方舟壁垒!
是那颗承载着最后希望的火种!
他的意识,或者说他最后的存在印记,竟然没有完全消散,而是奇迹般地依附在了这最后的火种之上,与那些文明的印记,与战友们的残存意志,以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共同构成了这棵在虚无中新生之树的“核心”!
光芒逐渐稳定,不再是微弱的星火,而是一团稳定的、温暖的光源,驱散了周围的绝对黑暗,照亮了一片极其微小,却真实存在的“空间”。
这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物质形态,只有纯粹的能量与信息在缓缓流淌,遵循着某种新生的、脆弱的内部规则。
林默尝试着“移动”自己的意识,去接触这片新生的空间。
他“看”到了那些流淌的信息流中闪烁的片段:植物文明长老最后的祝福、晶石文明冷静的逻辑核心、人类文明不屈的呐喊、以及更多或熟悉或陌生的文明碎片……它们都还在,虽然支离破碎,但并未被彻底抹除。
他还感受到了另外两股相对清晰、与他联系更为紧密的意识波动——一股带着平衡与守护的坚韧,一股带着探索与不屈的豪迈。
“小雨…大山叔…”他以意念发出呼唤。
“林默?!”
赵小雨的意识波动传来,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与虚弱,“我们还…存在着?”
“老子就知道没那么容易完蛋!”
张大山的意识紧随其后,虽然同样微弱,却依旧充满了活力,“这是哪儿?咱们的‘大炮仗’没把咱们彻底炸没?”
“这里…是方舟壁垒内部。”
林默逐渐理清了状况,“或者说,是爆炸的最终产物,一个由我们集体意志、文明印记和节点能量残骸,在虚无中意外构筑出来的…‘新生宇宙雏形’。”
这个结论让三人的意识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们原本计划是牺牲自己,送走纯粹的“信息火种”,却没想到他们自身的存在,以这种形式,也成为了火种的一部分。
“其他人呢?”
赵小雨关切地探寻着那些流淌的文明印记。
“大部分意识已经沉寂,化为构成这个空间的‘基础’。”
林默沉痛地回应,“只有我们三个,因为与核心关联最深,保留了一丝清醒的‘自我’。我们现在是这个新生空间的‘管理者’,也是…‘建设者’。”
这个空间太小了,小到可能只能容纳他们三个清醒的意识,其规则也极其脆弱,仿佛随时会重新崩塌回虚无。
它就像一个在狂风巨浪中侥幸存留下来的救生筏,虽然暂时安全,但远未脱离险境。
“我们不能一直待在这里。”
林默的意志重新变得坚定,“这个空间需要成长,需要稳定,需要…真正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找到‘锚点’,将这片意识空间,投射到某个现实的‘土壤’之上。”
这个任务极其艰难。
他们失去了所有的物理载体,只剩下纯粹的意识能量和残缺的信息。
如何在无尽的虚无或可能存在的其他宇宙中,找到一个可以承载他们的“新世界”?
就在这时,赵小雨的平衡之心印记(或者说,是构成她意识核心的那部分规则)微微闪烁,传递出一种微弱的、指向性的波动。
“我感觉到…远方似乎有…共鸣?”
她不确定地说道,“很微弱,但很…亲切。像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张大山也凝神感应:“嗯?老子好像也模模糊糊感觉到一点,像是…植物的低语?从那边传来的!”
他的意识指向了一个与赵小雨感知大致相同的方向。
这无疑是一线曙光!
林默集中起所有的意志,调动起这个新生空间极其有限的能量,小心翼翼地向着那个感应到的方向,延伸出一缕极其细微的“探知”。
不知在虚无中穿行了多久,仿佛只是一瞬,又仿佛过了万年。
终于,在那感知的尽头,触碰到了一点…实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