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心中关于陆亚的疑团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单纯依靠占瑾的监视和推测,已无法满足她迫切想要知晓真相的需求。
那个男人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炸弹,不搞清楚他的目的和底牌,她寝食难安。
一个危险的念头,再次浮现在她脑海——使用“真言术”。
她这个新开发出来的类似催眠与心理暗示的技能,在这个信奉鬼神的时代,几乎等同于操控人心的“巫术”。
她至今也不太清楚里面的原因逻辑,但曾凭借它在震慑过他人,也曾微妙地影响过一些人的判断。上一次,也在羌人身上运用过,但这一次,对象是陆亚,一个同样心思缜密、背景复杂的人。
她罕见地犹豫了。她并非优柔寡断之人,但深知这种直接干预他人精神的手段,隐藏着巨大的、不可控的风险和弊端。
首先,是效果的不确定性。
她的“真言术”是否万能。
是否跟受术者的精神强度和意志力有关。 陆亚显然不是那种心智脆弱、容易受暗示的普通人。他经历过家族落魄、命运多舛,心怀巨恨,意志必然极为坚韧,甚至可能因极端情绪而产生某种精神壁垒。强行施术,会不会遭到反噬?或者效果大打折扣,只能得到一些模糊或扭曲的信息?
环境和时机是否会有影响,是任何环境里都能起用?还在对方精神松懈的时刻?
根据她前几次的施术过程来看,无法确定。
陆亚初来乍到,又是在姬发门下,必然处处警惕,找到合适的机会难如登天。
还有一点就是,她在施术时,触发的指令问题必须巧妙,不能过于直接引发强烈抵抗,需要层层递进,引导对方,符合对方的行为和精神逻辑。
一旦问题触及核心秘密或强烈情绪,是否会导致施术中断甚至失败?
其次,是效用期限和后遗症。
这不是永久性的精神控制。根据她有限的经验,效果能持续多久?是一个时辰?一天?还是更短?过后对方是否会完全遗忘被催眠期间的经历?还是会产生一些模糊的梦境般的记忆碎片?
这些她通通都没有结论。
如果陆亚事后回忆起某些不自然的对话片段,以他的多疑,必然会警觉,那后果不堪设想。更可怕的是,是否会对受术者的大脑造成永久性损伤?
她毫无把握。
再者,伦理的拷问。
尽管告诫自己这是非常时期,但直接侵入并操控另一个人的意识,这种行径本身,让她感到一种深层次的不安。这与她用智慧博弈、用谋略周旋截然不同,这是一种更本质的、对个体自由意志的践踏。她来自一个尊重人权的时代,这种手段让她本能地排斥,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她都不想使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一旦暴露的后果。 如果施术过程中被发现,或者事后陆亚察觉异常并宣扬出去……
“贞人永善使妖法,操控人心”……
要么可能被当作妖女处死!
要么被有心人利用陷害……
反正绝对不可能被奉为神明。
利弊权衡,风险极高。
成功的收益是获取关键信息,但失败的代价可能是万劫不复。
就在她陷入深深的纠结,反复推演各种可能性时,周原城内,另一股力量已经开始大张旗鼓地动作起来。
姬发,作为西伯侯与正室太姒的嫡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在经历了黎方之战的实际历练后,威望与信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姬昌的影子或一个单纯的武将。他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积累独立的声望,为将来承接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敏锐地察觉到,父亲姬昌推崇的“仁德”固然是立国之本,但在弱肉强食的乱世,武备与威望同样不可或缺。
尤其是在永宁这个来自殷商、却深受父亲重视的贞人“巫女”影响力日渐增长的背景下,他更需要展现出作为继承人的魄力与能力。
于是,随着陆亚的到来投靠后,他开始了一系列提升自身声望的动作。
整肃军纪,大搞练兵。
他以黎方之战中发现的不足为由,向姬昌请命,对周军进行新一轮的整顿和操练。他亲自监督,强调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并引入了更具攻击性的战术演练。每日城外的演武场,杀声震天,旌旗蔽日,充分展示了周军的强悍和周室继承人的英武。这赢得了军中少壮派将领的广泛支持。
公开招贤,广纳门客。
他效仿父亲,但更加高调地在自己的府邸设立招贤馆,宣称“不同出身,唯才是举”,吸引了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前来投靠。其中不乏一些勇力过人的游侠、精通律法的士人、甚至是一些背景复杂的异士。化名“回”的陆亚,正在其中。姬发此举,既网络了人才,也向外界展示了自己海纳百川的胸襟和野心。
插手民事,树立威信。
他不再局限于军事,开始有意无意地介入周原的民政事务。例如,亲自调解了几起较大的氏族纠纷,主持了通往新垦荒地的水渠修建工程,甚至在市集上公开惩戒了几个欺行霸市的恶徒。这些举动,虽然有些越俎代庖之嫌,但确实在底层民众和部分中小贵族中,为他赢得了“贤明果决”的名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