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随着清颜工作室新人主播的快速成长,行业内的“挖角”风波悄然袭来。某头部MCN机构“星耀传媒”瞄准李娟、林晓两位高潜力新人,开出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为李娟提供500万年薪、专属流量扶持与个人IP打造团队;为林晓对接国际美妆品牌合作,承诺一年内将其粉丝量提升至200万,同时要求两人立即与清颜工作室解约,且不得带走任何公益项目资源。面对高价诱惑,两位新人陷入纠结,工作室也随之面临成立以来首次“人才流失危机”。
星耀传媒的挖角方式极具针对性:他们通过第三方联系到李娟与林晓,避开苏清颜直接沟通,强调“清颜工作室规模小、资源有限,难以支撑新人的长期发展”,同时用“短期名利”冲击两人的职业选择——对李娟,重点渲染“500万年薪能改善家人生活,实现个人价值”;对林晓,则描绘“与国际品牌合作、成为顶流美妆主播”的蓝图,甚至暗示“公益内容只是噱头,无法带来长久收益”。
李娟的内心挣扎尤为明显:她来自普通农村家庭,家人一直希望她能“稳定赚钱,改善生活”,500万年薪的诱惑让她一度动摇;但想到工作室陪伴她从“素人”成长为50万粉主播,想到苏清颜手把手教她策划直播、带她参与公益项目,想到粉丝群里那些“跟着你做公益”的支持者,她又陷入深深的愧疚。林晓则更看重“职业发展空间”,星耀传媒承诺的“国际品牌合作”让她心动,但她也清楚,自己的“公益美妆”定位离不开工作室的公益资源支持,一旦离开,内容风格可能被迫改变。
挖角消息很快通过行业渠道传到苏清颜耳中,她没有第一时间找两位新人质问,而是先与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梳理应对思路:“挖角的本质是‘用短期利益冲击长期价值’,我们不能用‘道德绑架’留住新人,而是要让他们看清‘短期诱惑’与‘长期成长’的区别,重新认可工作室的理念与规划。”团队一致决定,召开“坦诚沟通会”,邀请李娟、林晓与公益项目合作农户代表共同参与,用“发展规划+情感联结+公益责任”化解危机。
沟通会当天,工作室特意将场地布置成“公益回忆馆”,墙上贴满三位新人参与助农直播、农村培训的照片,展示架上摆放着粉丝赠送的公益手工艺品与农户送来的感谢信。苏清颜没有开门见山谈挖角,而是先播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三位新人从培训到直播的成长片段:李娟第一次模拟直播时紧张到忘词,苏清颜在一旁悄悄比心鼓励;林晓为农村阿姨化妆时,阿姨笑着说“这辈子第一次这么好看”的感人画面;张磊在田间直播时,农户为他递水擦汗的温暖瞬间。
视频结束后,苏清颜才缓缓开口:“今天请大家来,不是为了阻止你们选择更好的平台,而是想和你们聊聊‘我们最初的目标’。李娟,你当初说想做‘能帮到农户的生活主播’,现在你帮5个村庄卖了农产品,粉丝跟着你做公益,这些价值是500万年薪能衡量的吗?林晓,你说想让‘农村妇女也能自信变美’,我们的《美妆公益课》已经培训了200多位阿姨,如果你去了新平台,这个项目还能继续吗?”
随后,工作室运营总监详细介绍为两位新人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为李娟打造“生活公益IP”,计划一年内启动《跟着李娟做公益》纪录片拍摄,对接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项目资源,让她从“主播”升级为“公益项目发起人”,同时为其设立“公益创业基金”,支持她探索“生活内容+公益创业”的新模式;为林晓拓展“公益美妆”边界,联合国内美妆品牌推出“公益联名产品”,部分销售额用于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同时计划邀请她担任“乡村美妆培训大使”,将《美妆公益课》推广到全国更多乡村。这些规划没有“空头承诺”,而是附带了具体的时间节点、资源对接方案与预期成果,与星耀传媒的“模糊承诺”形成鲜明对比。
农户代表王大爷的发言则成为沟通会的“催泪点”:“李娟丫头,去年我们村的红薯卖不出去,是你带着直播间的粉丝帮我们卖了8万斤,我老伴儿用卖红薯的钱治好了病。星耀传媒给你500万,可他们能帮我们这些农户吗?你走了,我们的红薯找谁卖?那些跟着你做公益的粉丝,还能相信‘直播能帮到农民’吗?”王大爷的话让李娟红了眼眶,也让林晓想起自己在农村培训时,阿姨们握着她的手说“谢谢你让我们知道自己也能变美”的场景。
沟通会最后,苏清颜给两位新人留出“冷静思考时间”,但她也明确底线:“如果你们选择离开,我尊重你们的决定,也会帮你们做好解约交接,不会阻碍你们的发展。但我希望你们记住,‘主播’的价值不只是粉丝量和收入,还有你能影响多少人、帮助多少人——这才是能让你们走得更远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