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4年1月,正值苏清颜进入直播行业第十年。她在“清颜公益十年成果展”活动现场,通过一场名为“十年微光,照亮远方”的主题直播,回顾十年深耕历程:从最初单枪匹马做公益内容,到推动“直播+公益+实体经济”模式落地,累计建成8所希望小学、培养2000名农村主播、带动50县农产品销售额超20亿元,让“数字公益”从概念变为惠及百万民众的实践。直播尾声,她宣布启动“清颜公益新十年计划”,聚焦“乡村教育提质、非遗文化传承、全球公益协作”三大方向,誓言让公益微光汇聚成更璀璨的星河。这场直播吸引超800万人次观看,相关话题霸榜热搜,成为直播行业十年发展的“温暖注脚”。
十年成果展设在苏清颜工作室打造的“公益记忆馆”内,展馆分为“助学之路”“助农之果”“文化之脉”三大展区,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十年的公益印记:云南第一所希望小学的奠基铁锹、农村主播岩温的第一台直播手机、四川彝族绣娘阿依莫的首件直播售出作品、肯尼亚茶农手写的中文感谢信……苏清颜身着简约的白色连衣裙,带着镜头缓缓走过展区,每到一处都停下讲述背后的故事,直播间弹幕满是“十年不易,致敬坚持”“跟着清颜做公益,我也捐了5所学校的图书”。
“十年前,我刚做直播时,没人相信镜头能改变乡村。”在“助学之路”展区,苏清颜指着第一所希望小学的设计图,眼神满是感慨,“2024年,我第一次去云南糯扎渡镇,看到孩子们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课本都卷了边,当场就哭了。那时候我想,就算只有几个人看直播,也要为孩子们筹钱建学校。”她回忆起首次助学直播的场景:直播间只有500人在线,她带着粉丝一起手工折纸鹤,每只纸鹤对应1元捐款,最终筹到20万元启动资金。“现在,8所希望小学里,孩子们有了智能黑板、图书馆,还有了‘开学第一课’的梦想课堂,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每一位粉丝、每一位捐赠者的力量。”截至2024年,“清颜助学计划”已资助300名学生,设立的乡村教师扶持基金覆盖800名教师,让2万名乡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走到“助农之果”展区,墙上的动态地图格外醒目,标注着十年间助农覆盖的50个县,每个县的图标旁都跳动着实时销售数据——云南澜沧芒果累计售出1.2亿斤、甘肃通渭杂粮销售额突破3亿元、贵州黔东南银饰订单超80万件。苏清颜拿起展柜里的一盒咖啡,笑着说:“这是肯尼亚茶农寄来的,2027年我们帮他们做直播,现在他们的咖啡不仅卖到中国,还通过我们搭建的全球公益平台进入欧洲市场,500户茶农年收入翻了3倍。”十年间,她团队打造的“直播+供应链”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更推动50个县形成特色产业带,催生15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12万农户增收,其中60%的农户实现“脱贫后再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化之脉”展区里,非遗手作作品琳琅满目:四川彝族刺绣、贵州苗族银饰、泰国泰丝、肯尼亚木雕……苏清颜拿起一件中泰非遗联名刺绣,介绍道:“2029年,我们启动‘非遗直播计划’,不仅帮匠人卖作品,更要让文化活起来。现在,全国有300名非遗匠人通过直播收徒,泰国的泰丝匠人还和中国绣娘合作创作,文化没有国界,直播让它们相互滋养。”十年间,她团队通过直播传播非遗文化超5000场,推动20项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让“老手艺”变成“新产业”,让年轻一代重新爱上传统文化。
成果回顾过后,苏清颜站在展馆中央,正式发布“公益新十年计划”,三个方向的规划清晰而坚定,每一项都带着“更务实、更深远”的思考。
第一个方向是“乡村教育提质行动”。她宣布未来十年将投入2亿元,用于“乡村学校智慧化改造”和“城乡教育结对”:为100所乡村学校配备AI教学设备,让偏远地区的孩子能通过直播跟着城市名师上课;组织1000所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直播让城乡孩子一起上课、一起研学,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壁垒。“教育不是简单的建学校,而是要让乡村孩子拥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视野。”苏清颜说,首批智慧化改造的20所学校已确定,2024年3月将正式启动施工。
第二个方向是“非遗文化传承工程”。计划建立“全球非遗直播数据库”,收录1000项国内外非遗项目,通过3D建模、直播教学等技术,让非遗技艺“数字化永存”;同时打造“非遗青年传承计划”,资助500名年轻匠人,为他们提供直播运营、品牌打造支持,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生。“去年,我们帮95后苗族银饰匠人小吴做直播,他现在有200万粉丝,还收了10个徒弟,这就是年轻力量的魅力。”苏清颜表示,数据库建设已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计2025年正式上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