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评估组的公告如同一道冰冷的惊雷,在午夜时分炸响。
次日上午九点,青禾孤儿院关停听证会。
这封措辞官方的邮件,不仅宣告了那群孩子的命运即将被公开审判,更像是一封直接递到林枫脸上的战书。
他们选择在舆论还未发酵的黎明前,用最权威、最不容置喙的方式,快刀斩乱麻。
空气仿佛凝固了。
团队的所有人都挤在陈默那间堆满服务器的出租屋里,沉默得能听见散热风扇的嗡鸣。
“他们这是要彻底堵死我们的路。”张野一拳砸在桌上,震得键盘嗡嗡作响,“等到听证会结束,一切尘埃落定,我们再做什么都晚了。”
林枫的目光死死钉在屏幕上“听证会”三个字上,大脑飞速运转。
对方的意图很明显:利用官方程序,将“系统评分”这一行为合法化、公开化,一旦通过,青禾的关停就成了板上钉钉的“合理优化”,而不是一次冰冷的淘汰。
他们必须抢在明天九点之前,把话语权从仁济手里夺回来。
“子轩,”林枫的声音打破了死寂,冷静得可怕,“你的视频,现在就发。”
赵子轩猛地抬头,
“没有黄金时间了,”林枫斩钉截铁,“他们的听证会,就是我们的倒计时。我们没有时间按部就班,必须在他们开口之前,让所有人先听到孩子的哭声。”
赵子-轩不再迟疑,深吸一口气,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指令。
几秒钟后,《被删除的孩子》第一集,在数十个社交平台同步上线。
视频的开篇异常安静,镜头缓缓推近,一个瘦弱的男孩蜷缩在轮椅里,他就是小星。
画面上,一行冰冷的系统评语浮现,紧接着,经过AI技术处理的声音,用一种毫无波澜的语调,将评语念了出来:“目标编号73,情绪表达缺失,社交互动能力低于阈值,未来社会贡献率预估为零。综合评定:建议分流。”
这声音,正是仁济评估系统宣传片里那个标榜着“客观公正”的AI播报员的声音。
紧接着,镜头猛然一转,对准了小星那双因为肌肉萎缩而扭曲的脚。
他用尽全身力气,脚趾在特制的键盘上,一下,又一下,极其艰难地敲击着。
屏幕上,五个血红色的字,一个一个地蹦出:我-不-想-消-失。
那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从骨头缝里挤出来的哀嚎。
视频的最后,画面暗下,只剩下赵子轩压抑着颤抖的画外音:“系统说他没有未来,可他还想喊一声妈妈。”
视频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深夜的互联网上轰然引爆。
与此同时,陈默已经将最后一行代码敲下。
他拔掉网线,一台完全离线的投影系统搭建完成。
数据库里,是137名曾被系统评分为“不合格”的孩子照片,每一张笑脸背后,都链接着一段用隐藏摄像头拍下的,最真实的生活片段。
他们吃饭、唱歌、画画,笨拙地给护工阿姨捶背。
这些琐碎的、不被量化的日常,是他们存在过的唯一证明。
“设备和备用发电机都好了。”张野扛起沉重的投影仪,看向林枫,“老规矩?”
林枫点头,抓起一件外套:“我负责引开后门的保安,给你争取十五分钟。”
青禾孤儿院的后巷,黑暗而潮湿。
林枫故意弄出了巨大的响动,成功引走了巡逻的保安。
张野趁机扛着设备,像一只灵猫,迅速翻过围墙,在斑驳的外墙上找到了最佳的投影位置。
当发电机低沉的轰鸣声响起,第一束光刺破黑暗,精准地打在了孤儿院那面饱经风霜的墙壁上时,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
小星那张放大了十倍的笑脸,清晰地出现在墙上。
照片里的他,正被护工李兰抱着,努力地想去够一个气球。
那笑容纯粹得没有一丝杂质。
正在房间里陪着小星的李兰最先听到了屋外的动静,她推着轮椅来到窗边,瞬间呆住了。
墙上,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笑脸,如同一部无声的电影,缓缓流淌。
那些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此刻正被光芒照亮,仿佛在向这个世界宣告他们的存在。
轮椅上的小星,也看到了墙上那个大大的自己。
他的喉咙里发出一阵嗬嗬的声响,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爆发出如此明亮的光彩。
突然,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开始疯狂地拍打轮椅的扶手,口中断断续续地,发出谁也听不懂,却又无比清晰的音节:“啊——啊——啊——”
李兰再也控制不住,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紧紧抱住小星颤抖的身体,泪水决堤:“他们看见你了,小星!他们终于看见你了!你不是一串数字,不是啊!”
听证会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仁济的代表正襟危坐,评估官手持报告,用一种不容置喙的口吻,宣读着系统筛选的必要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