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卷过山坳,发出凄厉的呼啸。陈征裹紧军大衣,站在小王庄新团部的院子里,望着正在搭建的临时工棚。移防工作已进入尾声,但冬日的严寒和物资短缺让重建工作举步维艰。
"团长,各营冻伤报告上来了。"周明递过一份文件,镜片上蒙着白雾,"轻伤七十三人,重伤十二人。药品...快用完了。"
陈征眉头紧锁。李云龙送来的棉衣解决了燃眉之急,但药品短缺却是致命的。更糟的是,侦察兵报告日军正在阳泉集结重兵,开春后必将发动更大规模的扫荡。
"通知后勤处,集中所有药品优先救治重伤员。"陈征沉声道,"轻伤员用土办法,辣椒水泡脚,冻伤膏多用猪油调制。"
周明苦笑:"猪油也不多了。老乡们把过年的存粮都捐了出来,可这冰天雪地..."
正说着,马千里像一阵风似的冲进院子,脸上带着罕见的兴奋:"团长!好消息!二营拔掉了黑石沟据点!"
陈征眼睛一亮。黑石沟是日军楔入根据地的一颗钉子,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原本计划开春后再拔除,没想到赵铁鹰动作这么快。
"伤亡如何?缴获多少?"
"牺牲三人,伤七人。"马千里喘着气,"缴获步枪五十支,子弹两千发,还有...还有个大发现!"
陈征和周明对视一眼:"什么发现?"
"据点下面有个秘密仓库!"马千里两眼放光,"赵营长说,里面全是稀罕玩意儿,让您亲自去看看!"
陈征立刻动身。黑石沟距离小王庄二十多里,积雪没膝,马匹难行。陈征带着警卫排徒步急行军,三个小时才赶到。
据点已被彻底摧毁,断壁残垣间冒着缕缕青烟。赵铁鹰迎上来,满脸烟尘也掩不住兴奋:"团长!这边!"
仓库入口隐藏在一处坍塌的炮楼下方,极其隐蔽。穿过狭窄的通道,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天然溶洞改造的仓库,面积足有半个足球场大!
"我的天..."周明推了推眼镜,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洞内整齐排列着数十个木箱,箱盖上印着日文标识。撬开的几个箱子里,露出黄澄澄的子弹、崭新的步枪,甚至还有几挺轻机枪。但最吸引陈征注意的是角落里的几个金属箱,上面印着醒目的骷髅标志!
"毒气弹?"陈征心头一紧。
"不是。"赵铁鹰打开一个金属箱,"您看!"
箱内整齐码放着银灰色的金属锭,在火把映照下泛着奇异的光泽。
"这是...钨?"周明拿起一块,掂了掂分量,"高密度,高熔点,是制造穿甲弹的核心材料!"
陈征眼睛一亮。钨在军事工业中的价值他再清楚不过,有了它,兵工厂就能生产能击穿日军装甲的弹药!
"还有更厉害的!"赵铁鹰引着众人走到最里面,那里单独放着一个长条木箱,箱体上印着"绝密"字样。
打开木箱,里面不是武器,而是一卷卷图纸和几个精致的金属部件。
"这是..."陈征展开图纸,心跳骤然加速。图纸上清晰绘制着一款改良型掷弹筒的结构图,标注着"八九式改"。
"我们试过了。"赵铁鹰拿起一个金属部件,"比咱们现有的掷弹筒轻三分之一,射程远一倍,精度更高!"
陈征抚摸着冰凉的金属部件,思绪飞转。这种掷弹筒简直就是为八路军游击战术量身定制的!轻便、精准、威力适中,特别适合小分队作战。
"立即封锁仓库!"陈征当机立断,"所有图纸和零部件由工兵排专人押运回团部。钨锭暂时不动,等安全了再转移。"
回程路上,陈征策马疾驰,寒风刮在脸上如刀割般疼痛,却浇不灭他心中的热切。有了这些宝贝,独立团的战斗力将发生质的飞跃!
团部很快变成了临时兵工厂。白仁老先生带伤上阵,指挥卫生队连夜腾出两间大屋;常超发挥"活地图"的本事,画出最优设备布局;李云龙听说后,二话不说派来五个老铁匠和全部工具。
"陈老弟,这玩意儿真能行?"李云龙拿起一个掷弹筒零件掂量着,"看着跟小钢炮似的。"
陈征展开图纸:"八九式掷弹筒,日军步兵分队火力支柱。这次缴获的是改良型,射程可达700米,精度提高30%。更妙的是..."他指着几个特殊部件,"加装了简易瞄准具,新兵也能快速掌握。"
李云龙眼睛发亮:"好东西啊!要是能量产,老子的兵每人背一个,见面就给鬼子下炮弹雨!"
"量产需要时间。"陈征话锋一转,"眼下更重要的是培训。我打算成立专门的掷弹筒分队,由你团调来的老炮兵负责训练。"
李云龙拍胸脯:"包在老子身上!"
三天后,第一批十具掷弹筒仿制品下线。测试场上,新兵在老兵指导下装弹、瞄准、击发。"嗵!"一声闷响,炮弹精准命中三百米外的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