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赵保胜他们就走了,临走还在王家订了些铁家伙。
老王铁匠还纳闷,不是说收古董的吗?还打算自个儿挖?都订的什么铁锹丁字镐撬棒,怎么没订洛阳铲?那才是挖好东西的得力工具嘛!
嘿!棒槌!不知道咱老王家打那些家伙事才最拿手!
出了王家村,赵保胜他们不再慢吞吞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转了,直插县城东。
也不走大路,怕正撞上独立团打鬼子辎重,全靠山边走。
要说这梅县,靠近南太行,西边北边有大山,就南边也有丘陵,也属于太行余脉,只有县城附近一点平原,差不多属于三面环山。
向东的大路,也差不多夹在南北山间,只是有些地方宽,路边还有农田村庄,有些地方窄,南北山地都快夹着路了,山也不高,都是百来米高的丘陵山地,好些地方适合伏击。
赵保胜他们就找了个差不多的地方,不算险要,两边山势平缓低矮,但离大路三百来米远,基本没有伏击条件。
为啥选这里?赵保胜想看看鬼子在大路上走的部队多不多,物资押运水平啥的,但离路太远的话,他又没望远镜……
小红缨却不知道他的想法,认为他找的地方不好,根本没法打伏击,人少,总共才四个手榴弹,三支长枪一支短枪,子弹稀少,连装土匪打劫都不够。
胡义没说话,他知道赵保胜性子,不会这么冒险。
警卫排两位战士无所谓,政委给的任务不是打鬼子,虽然他们也很想打,但保护好赵保胜才是第一,嗯,小丫头也算上吧,排第二。
早早找到地方的好处,是赵保胜他们可以在周围到处转转,熟悉地形,万一遇事好跑。
因此路南路北,山前山后,几个人都转了转,哪里可以转进山,哪里有丘陵可以绕圈子,都摸清楚了。
小丫头嗤之以鼻,还没打,就惦记着跑!怂蛋!
完事儿找地方躲起来,太阳才一杆子高。
赵保胜到后面找地方挖坑拉晨屎,小红缨就开启嘲讽模式,不断阴阳怪气,给胡义听得两眼发直,警卫排战士就看热闹,根本不搭腔。
这小嘴叭叭的,估摸着比捷克式还快!
“诶,老赵,你拿啥擦啊?冬天的树叶子可脆啊!”
“懒驴上磨……”
“你说你咋忽悠老丁头的?咋不多带几个人出来?”
“昨晚的鸡真好吃!可惜不够肥。”
“老赵,昨天我怎么没看见鸡屁股?是不是你偷吃了?!”
“诶,你说,这老王头儿子是汉奸,他也是汉奸咯?我们回去把他家抄了怎么样?还有好几只鸡呢!”
“他家喂猪都掺糠了!”
“新收的小米熬粥是真香……诶!老赵你怎么离这么近?!味儿都飘过来了!”
“快点儿!鬼子来了我们可就跑啦!留你光屁股给鬼子俘虏!”
“真没意思,我早知道有这机会,就多带点子弹了!”
“狐狸,等下你的枪给我打行不行?”
赵保胜脸都憋青了!不是屎憋的。
是这倒霉丫头的嘴巴可太毒了!简直让人透不过气!
正打算系上裤子教训她几句呢,胡义出声:“西边路上有动静!”
于是都闭嘴。
哪怕没准备打,现场的气氛也很紧张。
也因为没准备打,几个人趴的地方都离得不远。
按胡义的说法,即便伏击,同一战线也不能点位太靠近,拉开五六七八米,十米开外才安全,与赵保胜从影视剧里看到的密密麻麻趴满人头的伏击线完全不同。
想想也能明白,拍影视剧,得好看,显得人多,现实不是这样,聚在一起,会招鬼子炮击,哪怕小部队没炮,这不还有掷弹筒呢?
小红缨看了一眼大路,离得远,倒是不担心说话被路上听见,背靠着山坡嘴里又开始嘀咕。
“你说这小鬼子也是胆小,派保安团那些废物,不知道老陆他们能不能打成?”
“诶,鬼子也吃小米?秋粮不是小米就是玉米棒子,难不成他们还吃高粱?!”
“牛大叔说,米脂的小米最好,晋省也有好的,这梅县的咋样?反正我没吃出来。”
“……”
赵保胜忍不住了:“红缨同志,闭嘴行不行?害得我都数错了!”
“……”小脸一翻,“睡不着怪床,拉不……”嘴巴被杂和面窝头给堵上了。
转头想怼赵保胜,却发现趴着的几个人脸色都不好。
大路上,约莫二百人的车队正在通过,五六十鬼子,差不多一个小队,一个连的保安团,四五十辆马拉大车带车夫……
陆团长不好打了!
按说出击的独立团两个多连靠三百人,完全不嘘这些…可独立团的枪都没能全员装备,弹药不足,硬吃的话,就得靠手榴弹,靠人命堆了!
独立团手里的手榴弹到底有多少,赵保胜和胡义无从得知,但从小红缨还有警卫排战士脸上能猜出大概——肯定不多。
梭标长矛勉强能对上刺刀,可那得你能靠上去!鬼子伪军手里的不是烧火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