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那场不欢而散的风波,像一块沉重的巨石投入水中,激起的涟漪却迅速被看似平静的日常所掩盖。没有人再当面提起刘亚豪那番自毁式的独白,但无形的隔阂已然生成,尤其是与苏婉儿和柳心玥之间,仿佛多了一层看不见、摸不着却坚实冰冷的玻璃墙。
生活似乎被强行拉回了原有的轨道。刘亚豪重新回归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他比以前更加沉默,像一只受了重伤的野兽,舔舐着伤口,也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得更深。
唯一没有改变的,是顾北辰和叶晴萱依旧将他纳入他们的“校园三人组”。一起去教室,一起去食堂,一起去图书馆。顾北辰似乎完全忘了庆功宴上的插曲,对待刘亚豪的态度一如既往的温和与自然,偶尔讨论项目,偶尔聊聊趣闻。叶晴萱也依旧是那副活泼开朗、没心没肺的样子,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各种八卦和吐槽,试图用她特有的方式驱散刘亚豪周身的低气压。
然而,这种“一如往常”的陪伴,对此刻的刘亚豪而言,却成了一种甜蜜的煎熬。他像个无声的旁观者,被迫近距离地、日复一日地观摩着顾北辰与叶晴萱之间那种自然流露的亲密与默契。
在去教室的林荫道上,叶晴萱会很自然地伸手帮顾北辰拂去肩上不小心沾到的落叶,顾北辰则会低头对她温柔一笑,顺手将她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在拥挤的食堂里,顾北辰会提前占好位置,细心地帮叶晴萱擦干净桌椅,而叶晴萱则会把自己餐盘里顾北辰爱吃的菜夹给他。在图书馆安静的角落里,两人偶尔会因为一个难题低声讨论,头几乎靠在一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暖而和谐的剪影。
这些点点滴滴,如同细密的针,无声地刺穿着刘亚豪的心脏。他不嫉妒,真的。他为兄弟感到高兴。但那种毫无隔阂的亲近,那种门当户对、两情相悦的坦然,像一面清晰的镜子,映照出他自身的狼狈与不堪。
他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如果他和苏婉儿,或者和柳心玥……但他立刻就会掐灭这个念头,伴随着一阵尖锐的自嘲和痛楚。他不配。他连接受一杯汤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能奢望那样自然而温暖的日常?
他的沉默,在顾北辰和叶晴萱的欢声笑语衬托下,显得愈发突兀和沉重。叶晴萱有时会刻意把话题引到他身上,问他觉得某个教授新换的发型好不好笑,或者最近有没有看到什么有趣的科技新闻。刘亚豪会勉强扯动嘴角,给出简短到近乎敷衍的回答,然后迅速重新陷入沉默。
顾北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忧虑,却也无能为力。他知道,刘亚豪心里的结,只能由他自己解开。他们能做的,只是不离不弃的陪伴,用这种看似平常的日常,告诉他,他并非孤身一人。
与此同时,韩夜那边与林家小姐林若曦的“联姻考察”也在按计划进行。出乎刘亚豪意料的是,韩夜每次约林若曦出去——无论是听音乐会、参观私人画廊,还是去打高尔夫——都会强硬地把他也捎上。
美其名曰:“需要第三方客观视角进行评估记录”,或者“带你来见见世面,激发一下除了代码之外的审美细胞”。
刘亚豪起初极其抗拒。他本能地想要逃避任何可能与“高端”、“社交”沾边的场合,尤其是在经历了晚宴和庆功宴的打击之后。但韩夜根本不容他拒绝,要么直接开车到楼下堵他,要么用“不去就告诉你妹妹你现在住哪儿”来威胁。
于是,刘亚豪被迫成了韩夜“约会”时的电灯泡。他大多时候都沉默地跟在两人身后,像个隐形人,或者一个移动的背景板。韩夜和林若曦交谈时,他就在一旁安静地观察。
他不得不承认,林若曦确实是一位非常有教养和魅力的女性。她在音乐厅里专注聆听的侧脸,在画廊中对艺术作品独到的见解,在球场上挥杆时优雅的身姿,都彰显着她良好的家世和修养。她与韩夜的交流,也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和礼貌,既有共同话题,又不失自己的主见。
韩夜的表现则一如既往的让人摸不透。他时而展现出对艺术和投资的真知灼见,时而又流露出纨绔子弟的玩世不恭。他看似在认真地进行这场“联姻考察”,但刘亚豪总能从他偶尔瞥向自己的、带着探究意味的眼神中,感觉到一丝别的什么。
在一次听完交响乐回去的路上,韩夜打发走了司机,自己开着车,载着刘亚豪在深夜的城市里漫无目的地兜风。
“怎么样?今天这场音乐会?”韩夜单手扶着方向盘,懒洋洋地问道。
“很好。”刘亚豪看着窗外流逝的霓虹,回答得心不在焉。
“林若曦呢?”韩夜继续问。
“也很好。和韩少你很般配。”刘亚豪几乎是条件反射地说出这句社交辞令。
韩夜嗤笑一声:“般配?是啊,家世般配,学历般配,连喜欢的音乐类型都他妈般配。”他的语气里听不出是满意还是嘲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