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从葛家村招聘工人这件事情,葛村长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葛家村坐落在四九城郊区的最边缘处,地理位置偏僻,宛如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它既不属于城市的繁华地带,也不属于乡村的核心区域,处于一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
在资源分配方面,葛家村总是被排在最后,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甚至连这次招聘工人的机会,也是葛家村主动争取来的。如果不是他们积极申请,恐怕这个小村庄早就被镇上遗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葛家村只有在交粮的时候,才会被城里的领导们想起。而在平日里,这个小村庄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默默地蜷缩在城市的边缘,无人问津。
由于长期处于这种被忽视的状态,葛家村一直是贫困的三不管地带,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村民们过着勉强糊口的日子,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葛家村基本上都是一姓之人,各家各户的祖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这种血缘上的联系,使得葛家村的村民们之间还保留着一丝情分。
这种情分,虽然不如真正的亲情那般深厚,但也足以让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关照、相互扶持。当某一家遇到困难时,其他村民往往会伸出援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再加上宗族里的老一辈人仍然健在,他们在村子里有着较高的威望。这些长辈们经历过风风雨雨,对于村子里的大小事务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他们的存在,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稳定着葛家村的秩序。
因此,尽管葛家村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总体上还算团结。村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相对融洽,很少发生大的矛盾和冲突。
然而,这种团结并非坚不可摧。如果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那么这种团结很可能会逐渐崩塌。
毕竟,在现实的压力面前,人们的关系往往会变得脆弱不堪。当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时,人们可能会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而不择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的情分和团结可能会被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自私和冷漠。
在葛家村,村民们的目光总是聚焦在陈阳一家身上,仿佛他们身上散发着一股耀眼的光芒。村民们都相信,只要陈阳他们手指缝里露出一点点机会,就能让整个家庭翻身,走向富裕的道路。曾几何时,狗蛋一家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从贫困的泥沼中奋力爬起,靠着一份坚持和努力,终于迎来了生活的转机。
当村长葛村长听闻这个消息时,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不论条件如何,不论要求多么苛刻,他都要为村里争取一些工人。因为他深知,只有让村民们有了工作,才能给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带来希望和生机。葛村长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微笑,但在他心底,始终藏着一份沉重的责任感。他知道,村民们的未来掌握在他的手中。
冯楠和田雨的到来,让葛老爷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他们的要求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冯楠和田雨首先排除了未成年人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毕竟工厂需要的是体力充沛、头脑灵活的年轻人。这样的筛选标准,虽然让一些村民心中有些不满,但葛老爷却理解其中的深意。他知道,只有身体健康、品行端正的人才能在工厂中立足,才能为家庭带来真正的收益。
“村长,您觉得我们这样的要求合理吗?”冯楠语气中透着一丝谨慎。
葛村长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合理,当然合理。我们村子需要的是能干的年轻人,而不是拖后腿的负担。”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村民们对这个决定充满了期待,他们渴望着改变,渴望着能够走出这个封闭的村庄,去往更广阔的天地。然而,葛村长也明白,这其中的复杂性。他必须面对的不仅是村民们的希望,还有来自工厂的压力。他们需要的是能够信任的员工,而不是那些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让工厂陷入困境的人。
“如果工厂在选择员工时不经过我,万一出现什么问题,工厂又该如何解决?”葛村长心中暗自思忖。他知道,村民们对于外界的了解极为有限,许多政策和规章都是在村里传递的,外面的世界对他们而言就如同遥不可及的星辰。
于是,他决定亲自筛选出合适的人选。他开始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以及性格特征。每当他走进一个家,村民们都会恭敬地请他入座,眼中充满了期待与忐忑。葛村长总是耐心地倾听,细心地记录,仿佛在为每一个家庭的未来打下基础。
“你们家有几个孩子?身体都健康吗?”葛村长问道,眼神中流露出关切。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都是健康的!村长,您一定要帮帮我们!”一位中年妇女恳求道,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