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驰被徐帆这一连串的分析说得有些发懵。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法医的报告。
那些他之前觉得矛盾和无法理解的细节。
在徐帆的这套逻辑下,似乎都变得合理了起来。
一个力量很小的凶手。
一把不锋利的水果刀。
在没有搏斗痕迹的情况下,杀死了一个健身猛男。
如果不是出于仇恨的冲动。
而是某种……让对方心甘情愿。
甚至主动配合的仪式呢?
“那雕塑和画像怎么解释?”
崔驰还是有些不解。
“这仪式感也太强了。”
“这恰恰说明。”
“他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狂热者。”
徐帆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发出规律的轻响。
“那个雕塑,是缩小版的仿制品。”
“网上几十块钱就能买到。”
“那些画,是笔触简单的简笔画。”
“任何一个有点美术功底的人都能画出来。”
“如果他真的对艺术有极致的追求。”
“他会选择更宏大的场景,更专业的工具。”
“留下更具冲击力的‘作品’。”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一切都显得那么……廉价,和力不从心。”
徐帆的结论,彻底颠覆了崔驰之前的全部推测。
“他不是为了艺术而杀人。”
“他是为了杀人,才不得已借用了这些所谓的‘艺术’形式。”
“这些仪式,不是为了取悦他自己。”
“而是为了折磨死者,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
“他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极强的动机。”
徐帆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
“而这个动机,就藏在两个死者的共同点里。”
他回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崔驰。
“二十八岁。”
“宗嘉,二十八岁。”
“刘丰,也二十八岁。”
“崔队,你不觉得,这个数字。”
“就像一个被刻意标红的记号吗?”
崔驰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明白了徐帆的意思。
凶手不是随机选择目标。
而是像在名单上划勾一样。
精准地挑选着符合特定条件的猎物。
同龄,只是第一个被他们发现的条件。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一定还有更多,更深层次的联系。
“你的意思是……”
崔驰的声音有些干涩。
“把时间线拉长。”
徐帆给出了明确的指示。
“不要只盯着他们最近几个月的社交圈。”
“那里面什么都找不到。”
“从他们出生开始查。”
“他们上过哪些幼儿园。”
“哪些小学,哪些初中,哪些高中。”
“他们参加过什么课外补习班。”
“住过哪个老旧的小区,去过哪个公园的游乐场。”
“我们需要像做地质勘探一样。”
“把他们二十八年的人生轨迹,一层一层地挖开。”
“然后进行对比,找到那个重合的部分。”
徐帆走回办公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
身体微微前倾,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个交汇点,就是这起连环杀人案。”
“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突破口。”
崔驰看着徐帆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
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开始沸腾了。
之前的调查,就像在浓雾中摸索,处处碰壁。
而现在,徐帆的这番话。
如同一道刺破迷雾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没错,方向错了。
他们从一开始,调查的方向就错了!
“我明白了!”
崔驰猛地一拍桌子。
巨大的声响把外面路过的警员都吓了一跳。
他不是在发怒,而是在宣泄那种找到方向的兴奋。
他立刻抓起桌上的座机电话,拨通了内线。
“喂!情报组吗?我是崔驰!”
“放下手头所有非紧急的工作!”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发动多少人力。”
“给我去查宗嘉和刘丰。”
“从出生到高中毕业的所有档案资料!”
“对!所有!”
“包括但不限于学籍档案、家庭住址变迁、社区活动记录!”
“我要知道他们俩在十八岁成年之前。”
“有没有在任何一个时间点。”
“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这件事,是目前的最高优先级!马上执行!”
挂断电话,崔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感觉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总算是搬开了一半。
虽然工作量巨大。
但至少,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然而,他这口气还没完全舒完。
办公室的门,就被人“砰”的一声,从外面猛地推开了。
一个年轻的技术组警员,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
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平板电脑。
因为跑得太急,说话都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崔……崔队!徐……徐顾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