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归来与规划
玄关处的行李箱滚轮还沾着异乡的沙砾,拉开拉链时能闻到残留的雪山寒气与古城香料混合的味道。林晓妍蹲下身,把从当地集市淘来的那只灰陶碗小心翼翼地摆到鞋柜最上层——碗沿不规则的弧度里还嵌着半粒红褐色的泥土,是她蹲在露天摊位前,看着老匠人用粗糙的手指一圈圈捏出来的。阳光透过玄关的玻璃门,在陶碗的釉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恍惚间竟与记忆里集市上飘着的烤饼香气重叠在一起。
“先喝杯温水,路上吹了风别着凉。”苏逸辰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伴随着玻璃杯碰撞的轻响。他穿着米白色的家居服,袖口挽到小臂,正弯腰从冰箱里拿柠檬。林晓妍走到客厅,把旅行相册摊在茶几上,指尖划过封面那帧在洱海边拍的合影——她穿着蓝色的民族风长裙,被苏逸辰圈着腰,身后的湖水蓝得像块融化的宝石。翻到第三十七页时,她的手指忽然顿住:照片左侧是家乡古镇那座雕着龙凤的老戏台,飞檐翘角下挂着褪色的红灯笼;右侧却是在清迈古城拍的彩绘墙,明黄色的墙面上画着大象与莲花,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被她无意间框进了同一个镜头。
“你看这个。”林晓妍朝苏逸辰扬了扬相册。他端着水杯走过来,柠檬片在温水里浮起细密的气泡。顺着她的指尖看去,他的眼睛亮了亮:“老戏台的榫卯结构和泰式彩绘的色彩搭配?你想做跨文化比较研究?”
“不止是比较。”林晓妍接过水杯,指尖碰到杯壁的温度,心里也暖了几分,“这次在清迈,我看到他们把寺庙里的壁画做成了文创书签,在夜市上卖得特别好。咱们老家的皮影戏、剪纸那么好看,却只有老一辈还在关注。我想把国外那种‘传统活化’的模式引进来,说不定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咱们自己的民俗文化。这或许可以做我研究生的主攻方向。”
苏逸辰在她身边坐下,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满是认真:“这个想法很有价值。我下午整理了五个做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者资料,其中有个美国教授专门研究民俗文创的开发路径,晚上把PDF发给你。上周我还托大学同学联系了省民俗研究所的张教授,他最近在做‘非遗年轻化’的课题,下周三有个学术沙龙,我已经帮你报了名,到时候可以当面请教他。”他说着,伸手把相册翻到两人在玉龙雪山下的合影——那天她裹着厚厚的藏青色围巾,鼻尖冻得通红,却笑得露出了虎牙。苏逸辰的指尖轻轻蹭过照片里她的脸颊,声音放得很柔:“对了,这房子还是我三年前一个人住时装的,黑白灰的色调太硬了,咱们重新装一遍吧?你不是一直想要个带软垫的飘窗读书角,再弄个能种满多肉的防腐木阳台吗?我已经联系了装修公司,明天让设计师过来量房,完全按你喜欢的暖色调来,这样才算是咱们俩真正的家。”
林晓妍的心像被温水浸过,软得一塌糊涂。她往苏逸辰肩上靠了靠,额头抵着他的锁骨,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这个总是把她的喜好记在心里的男人,从恋爱时就会在她熬夜赶论文时悄悄热好牛奶,会在她随口提过喜欢某款香水后,攒着奖金在她生日时给她惊喜。她闭上眼睛,脑海里已经浮现出飘窗上摆着鹅黄色软垫、阳台晒着多肉的画面,连空气里都像是飘着甜甜的暖意。
“那装修风格要听我的,”林晓妍仰起脸,故意皱了皱鼻子,“不许你偷偷加那些工业风的金属灯。”
“都听你的。”苏逸辰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尖,“你想装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只要你喜欢。”他顿了顿,手臂收紧了些,声音里带着一丝憧憬,“等装修好了,咱们就把双方父母请来吃顿饭,正式商量一下结婚的事。我妈已经开始帮你挑婚纱了,说要挑最漂亮的那款。”
提到“结婚”,林晓妍的心跳漏了一拍,脸上不自觉地红了。她从没想过自己会这么快就对“婚姻”这个词产生期待,直到遇见苏逸辰。可就在她准备说“好”的时候,苏逸辰接下来的话,却像一盆温水里突然滴进的冰水,瞬间浇灭了她心头的暖意。
“等咱们结婚了,你研究所的工作要是觉得累,就先停下来。”苏逸辰摩挲着她的头发,语气很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已经跟我爸谈过了,他同意让我接手公司的一个新项目,以后收入会更稳稳。你在家安心备孕,把身体养好比什么都重要。我养得起你,你就不用再在外面跑东跑西做调研了,安安稳稳做我的小公主,每天在家看看书、种种花,多好。”
林晓妍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她慢慢直起身,难以置信地看着苏逸辰:“你说什么?让我辞职在家备孕?”
“不是辞职,是先停一两年。”苏逸辰以为她是担心工作,连忙解释,“等孩子生下来,你要是还想回去上班,我再帮你找个更轻松的职位。你一个女孩子,跑田野、去偏远的民俗村做调研,风吹日晒的,我心疼你。而且研究所的工作那么忙,经常要加班,对身体不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