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后,清晨。
东方天际,晨曦初露,将厚厚的云层染成瑰丽的紫金色。一缕纯净而浩大的霞光,穿透云层,如同一支点燃的道引,精准地落在了不周山巅那艘静静悬浮的青玉飞舟之上。舟首,巨大的青丘九尾轻摇,尾尖霞光与天光交融,神圣而庄严。
山巅下方,数万修士早已鸦雀无声,如同凝固的石雕。他们屏住了呼吸,无数道目光聚焦在那一抹被霞光笼罩的身影上。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剩下山风吹拂旗帜的猎猎声,以及自己胸腔内如擂鼓般的心跳。
李恪的身影,在飞舟甲板中央缓缓显现。
他没有刻意释放威压,身姿挺拔而随意,仿佛只是坐在山巅的一块青石上。然而,当他目光扫过下方如海的人群时,每个人都感觉自己被洞穿了一切隐秘,心神为之所夺。
李恪缓缓坐下,周身并无光华万丈,却自然而然成为了整片天地的中心。他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响彻在每一个人的耳畔、心间,如同清泉流入干涸的土地:
**“今日,讲道。”
**“道,为何物?”
**“仙,为何而修?”
**“你的道,又在哪里?”
开篇三问,直指本源!没有繁琐的经文引述,没有高深莫测的术语堆砌,只有最质朴、最核心的灵魂叩问!如同三记重锤,狠狠敲打在每一个听闻者的道心之上!
紧接着,李恪的声音如同浩渺天音,娓娓道来,却又蕴含着天地至理:
“道,非虚无缥缈。它在脚下泥土的厚重里,在头顶星辰的运转中,在四季轮回的枯荣间,在你一呼一吸的韵律内。”
“道法自然。枯枝逢春,是其道;流水不腐,是其道;罡风凛冽,亦是其道。莫要强求逆天,莫要执着表象,顺应其势,明了其理,方是入门。”
“修仙为何?”李恪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为长生?长生非永生,终有尽头。为力量?力量如浮云,可载舟亦可覆舟。为逍遥?心若枷锁缠身,何处得逍遥?”
“修仙之本,在于‘求真’。真我,真性,真道。剥开层层迷雾,照见本性灵光,明悟己身在这天地宇宙间的定位与所求。见己,方能见天地,见众生。”
“你的道,不在法诀秘籍里,不在前辈经验中,更不在他人的评价上。”李恪的目光仿佛洞穿了万千修士的识海,“它在你每一次抉择的取舍里,在你失败时的自省中,在你午夜梦回叩问本心的刹那。问己:为何拔剑?为何执着?为何迷茫?答案,便是你道之雏形。”
“道,非一成不变。如同这山间流云,瞬息万变。昨日之法,未必适用于今日之你。要学会放下,学会审视,学会在否定中重建。破而后立,方是真悟。”
“修行之路,荆棘遍布。瓶颈如山,心魔似渊。然,此皆为‘道’之试炼。视瓶颈为阶梯,视心魔为明镜,照见自身不足。跨过去,道心便澄澈一分。跨不过,沉沦亦是道途之选,不过换一种形态存在罢了。”
“莫要执着于‘快’。筑基匆匆,金丹草率,元婴虚浮……根基不牢,道宫必倾。点滴积累,水到渠成,才是正途。慢,有时即是快。”
“亦莫要畏惧于‘慢’。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千年磨一剑,剑出鬼神惊。道途漫漫,比的不是谁先登顶,而是谁的心境始终澄明,谁能真正走到大道的尽头。”
李恪的声音时而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时而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时而又如暮鼓晨钟,引人深省。他没有讲述具体的修炼法门,没有指明突破的捷径,而是直指修行最本质的源头与本心。他引天地万物为喻,谈枯荣生死,论得失取舍,讲心境磨砺。
一日时光,就在这贯穿天地至理、直指本心的讲道中,缓缓流淌而过。
夕阳西下,将最后一片余晖洒向陷入沉寂的不周山。
山巅之下,数万修士,姿态各异:有人闭目盘坐,眉头紧锁,时而苦思,时而恍然;有人泪流满面,仿佛积郁多年的心结被瞬间冲开;有人浑身颤抖,气息起伏不定,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更多的人则是一脸呆滞,沉浸在一种玄之又玄的悟道之境中,对外界浑然不觉。
“咔嚓!”
一声轻微却异常清晰的碎裂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响起。一个卡在炼气九层多年的老修士,皱纹密布的脸上骤然涌起狂喜,周身灵力如同沸腾的开水,一股属于筑基期的气息猛然爆发开来!他突破了!
如同点燃了引信!
“轰!”“嗡!”“啵!”
下一刻,整个不周山仿佛化作了一个巨大的、不断爆裂的能量熔炉!
无数的突破气息如同雨后春笋般疯狂涌现!
炼气破筑基!筑基中期破后期!筑基大圆满气息剧烈波动,冲击金丹瓶颈!一道道灵力光柱冲天而起,搅动着傍晚的天空!霞光与突破的灵光交织,将整片天地渲染得瑰丽无比!
更多的修士,虽然没有当场突破,但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喻的狂喜与明悟。困扰多年的瓶颈似乎找到了方向,混乱的心境豁然开朗,功法运转中的滞涩之处瞬间贯通!那种灵魂被洗涤、认知被重塑的感觉,让他们激动得浑身发抖,看向山巅那道身影的目光,充满了最纯粹的、近乎信仰的敬畏与感激!这短短一日的讲道,胜过他们苦修百年!这是大道的启蒙!是道心的重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